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湖南张家界大鲵栖息地大型无脊椎动物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崇瑞 1 ; 梁志强 2 ; 索纹纹 2 ; 伍远安 2 ; 何平 2 ; 伍骥 2 ; 危起伟 2 ; 刘训华 3 ;

作者机构: 1.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2.;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3.;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大鲵救护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大鲵;大型无脊椎动物;ABC曲线;环境因子;生境评价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7 年 09 期

页码: 3032-30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对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5个大鲵栖息地河段进行了大型无脊椎动物采样调查.结果表明:2次采样分别鉴定出大型无脊椎动物73和78个分类单元,隶属5门8纲16目,均以水生昆虫为优势类群,分别占总分类单元总数的90.4%和89.7%;2次采样大型无脊椎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1610.4和1671.4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1.22和12.34 g·m~(-2).2次调查各采样点大型无脊椎动物Shannon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45和2.33,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01和3.76,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2和0.69,表明大鲵栖息地河段生境质量有所下降.张家界大鲵栖息地河段大型无脊椎动物丰度-生物量曲线分析表明,骡子塔和芭茅溪采样点河段生境受到中等扰动,七眼泉为受干扰最轻微的河段.基于大型无脊椎动物密度的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的NMDS分析结果显示,在40%的相似度下,2013年各样点都可以较好地聚在一起,2014年各样点较为离散.对各采样点在NMDS第一轴和第二轴上的得分与环境因子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河宽、铵态氮、海拔、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要量与大型无脊椎动物显著相关.保护区内大鲵栖息地生境整体上仍相对良好,可以满足大鲵的生态需求,但保护区的某些区域人为破坏较重.建议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保护措施来遏制人为破坏,并逐步恢复大鲵栖息生境.

  • 相关文献

[1]张家界大鲵繁殖洞穴外溪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 梁志强,王崇瑞,伍远安,立华,危起伟,洪波,刘训华,胡维军. 2016

[2]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无脊椎动物数量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吴强,王俊,袁伟,金显仕. 2011

[3]渔洞水库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初步调查. 王丑明,李利强,张君倩,蒋小明,谢志才,杨德国. 2015

[4]胶州湾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 徐姗楠,郭建忠,陈作志,张魁,许友伟,李纯厚. 2020

[5]大亚湾夏季鱼类生物量粒径谱年际变化特征. 徐姗楠,郭建忠,范江涛,许友伟,粟丽,李纯厚. 2020

[6]大亚湾鱼类生物量粒径谱特征. 徐姗楠,郭建忠,陈作志,许友伟,周林滨,柯志新,李纯厚. 2019

[7]南海珠江口沿岸张网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分析. 晏磊,谭永光,杨吝,连喜平,杨炳忠,张鹏,陈森,李杰. 2015

[8]九龙江口南临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王蔚颖,王晨,田伟,赵云龙,徐兆礼. 2014

[9]象山港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姜亚洲,林楠,袁兴伟,焦海峰,凌建忠,李圣法. 2013

[10]莱州湾渔业水域游泳动物群落特征. 沈公铭,黄经献,黄瑛,赵炳然,罗建波,冯庚菲,穆希岩,雷云雷,李绪兴,李应仁. 2017

[11]基于张网渔业休渔前后的黄茅海河口渔业资源群落比较. 晏磊,谭永光,杨炳忠,张鹏,李杰,杨吝. 2016

[12]运用ABC曲线评价工程条件下杭州湾周围海域环境变迁. 罗民波,沈新强,王云龙,朱江兴. 2007

[13]大鲵虹彩病毒主衣壳蛋白MCP基因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 曾宪辉,曾令兵,周勇,范玉顶,陈倩,刘文枝,张雪萍,张琳琳. 2015

[14]井冈山地区大鲵繁养技术之四:养殖现状和发展前景. 孙雪娜,冯文生,冯广朋,王海华. 2020

[15]井冈山地区大鲵繁养技术之三:全人工繁育技术. 康升云,王海华,冯广朋,郭全友,冯文生. 2020

[16]大鲵营养组成、功能成分及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马东林,杨絮,郭全友,李保国,姜朝军,冯广朋,王海华,马本贺. 2020

[17]井冈山地区大鲵繁养技术之一:亲本培育技术. 康升云,王海华,冯广朋,郭全友,冯文生. 2020

[18]井冈山地区大鲵繁养技术之二:仿生态繁育技术. 康升云,王海华,冯广朋,郭全友,冯文生. 2020

[19]大鲵生物地理学与种群遗传学研究进展. 危起伟. 2013

[20]野生大鲵及其人工繁殖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方耀林,张燕,肖汉兵,杨焱清.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