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萎凋时间对丹霞8号主要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乔小燕 1 ; 陈维 1 ; 马成英 1 ; 陈栋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萎凋;生化成分;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食品与机械

ISSN: 1003-5788

年卷期: 2020 年 009 期

页码: 43-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丹霞8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萎凋时间茶叶中生化成分和挥发性成分,探明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多酚含量在0~23h显著增加,23~32h显著降低.0~16h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茶氨酸则显著降低;16~50h游离氨基酸和茶氨酸均显著降低.0~50h咖啡碱含量显著增加;可可碱显著降低;叶绿素a差异不显著.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5~28h显著降低;28~50h显著增加.萜烯是5~32h萎凋叶主体挥发性成分,萜醇是0h和50h萎凋叶主体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表明,0~50h萎凋叶的生化成分特征和香气轮廓呈规律变化,生化特征可分为0~16,23~28,32~50h3个阶段;香气轮廓分为0~9,16~23,26~32,50h4个阶段.16h和23h是茶叶萎凋过程中生化成分特征和香气轮廓变化的共有时间点.

  • 相关文献

[1]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2]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2018

[3]不同萎凋方式和碰青工艺对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乔小燕,操君喜,吴华玲,黄华林,李波,陈栋. 2017

[4]基于滋味和香气成分结合化学计量法鉴别不同贮藏年份的康砖茶. 乔小燕,操君喜,车劲,陈栋,刘仲华. 2020

[5]干热后处理前后花香型乌龙茶的品质比较. 曾愉,陈维,马成英,胡蝶,夏红玲,林威鹏,乔小燕. 2023

[6]不同年份老香黄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王雅倩,安可婧,黄桂颖,余元善,肖更生,白卫东,杨启财,杨婉媛,陈奕东. 2023

[7]丹霞2号红茶加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乔小燕,吴华玲,陈栋,王秋霜,李家贤,黄华林,何玉媚. 2013

[8]不同萎凋工艺加工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研究. 赖兆祥,苗爱清,庞式,孙世利,曾琼. 2011

[9]萎凋时间对“英红九号”白茶香气的影响. 陈维,马成英,王雯雯,胡海涛,陈海强,庞式,苗爱清. 2017

[10]云南白莺山古茶树晒青毛茶生化成分分析. 乔小燕,李崇兴,黄华林,吴华玲,左成琳,陈栋. 2018

[11]不同茶类陈年茶的生化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 向丽敏,刘雅琼,赖幸菲,黎秋华,孙伶俐,陈文品,陈栋,孙世利. 2018

[12]英红九号六大茶类生化成分分析及体外活性评价. 孙世利,郭芸彤,陈海强,刘晨,赖幸菲,曹藩荣. 2018

[13]陈年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及其降脂降糖活性研究. 霍梦恩,李冬利,罗小燕,安然,文帅,赖幸菲,孙世利. 2019

[14]贮藏时间对单丛茶成分及其抑制脂肪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袁尔东,段雪菲,向丽敏,孙伶俐,赖幸菲,黎秋华,任娇艳,孙世利. 2018

[15]基于多总体均值向量检验法的不同季节茶叶鉴别技术研究. 刘淑媚,周巧仪,凌彩金,王秋霜. 2018

[16]茶小绿叶蝉对茶叶生化成分的影响及高效低水溶性药剂防效试验. 刘嘉裕,黎健龙,周波,陈义勇,廖侦成,唐颢. 2020

[17]贮藏时间对单丛茶成分及其抑制脂肪酶、α-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袁尔东,段雪菲,向丽敏,孙伶俐,赖幸菲,黎秋华,任娇艳,孙世利. 2018

[18]不同年份普洱茶体外降糖降脂作用及其物质基础. 孙世利,刘雅琼,刘瑾,张灵枝,郑少烘,孙伶俐,陈文品. 2018

[19]可可茶无性系品种的生化成分研究. 何玉媚,彭力,李成仁,李家贤,黄华林,乔小燕,晏嫦妤,吴华玲,叶创兴,宋晓虹. 2011

[20]凤凰单丛茶品质地域性差异的生化基础. 唐颢,方华春,唐劲驰,黎健龙,周波,蔡娇.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