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云马 1 ; 贾树龙 1 ; 孟春香 1 ; 孙颜铭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养分利用率;免耕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0 年 25 卷 S1 期
页码: 208-21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氮、磷、钾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免耕覆盖与常规耕作相比显著降低了小麦秸秆和籽粒产量。氮、磷利用率分别降低了8.19和0.64个百分点,钾素利用率提高了3.05个百分点。氮磷钾平衡施用,两种耕作方式下的小麦养分利用率均能提高。免耕覆盖处理小麦秸秆氮、磷、钾含量均高于常规耕作处理,钾素尤为明显。
- 相关文献
[1]棉花-绿豆合理间作模式与效益研究. 智健飞,刘忠宽,曹卫东,秦文利,刘振宇. 2010
[2]保护性耕作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及其溶磷特性的影响. 范丙全,刘巧玲. 2005
[3]免耕玉米田土壤速效养分变化研究. 杨云马,贾树龙,孟春香,孙彦铭. 2008
[4]免耕麦田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动态研究. 杨云马,贾树龙,孟春香. 2005
[5]免耕对谷子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郝洪波,崔海英,李明哲,戴茂华,柳斌辉. 2013
[6]麦茬高度对免耕夏玉米田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影响. 王秀,赵四申,贾素梅,张西群. 2001
[7]免耕直播对夏谷产量及土壤水、肥含量的影响. 郝洪波,崔海英,胡珈铭,李明哲. 2015
[8]免耕玉米田杂草群落消长初探. 樊翠芹,王江浩,李秉华,许贤,刘小民,王贵启. 2014
[9]免耕夏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研究. 李秉华,张永信,边全乐,李宗领,王贵启. 2013
[10]保护耕作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贾树龙,任图生. 2003
[11]玉米不同种植密度、耕作模式和水分管理对杂草的影响. 李秉华,刘小民,许贤,吴国强,王贵启. 2017
[12]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产量的影响.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2009
[13]免耕夏玉米田杂草生态经济阈值研究. 李秉华,王贵启,许贤,樊翠芹,梁双波. 2013
[14]耕作及残茬管理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贾树龙,孟春香,任图生,杨云马. 2004
[15]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生物学传播特性研究初报. 闫冲,张爱红,杨菲,赵亚星. 2015
[16]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研究及应用. 郝德有,贾银锁,郝志青. 2012
[17]硝酸镧对小麦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郭秀林. 1999
[18]通过组织特异性表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基因来提高小麦的氮素利用率. 林景,马秀英,柴建芳,王海波. 2014
[19]不同蓝、紫粒小麦种子的萌发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李杏普,刘颖慧,刘玉平,兰素缺. 2002
[20]小麦与多枝赖草耐盐纯合易位系的培育及鉴定. 魏景芳,秦君,王淳,李冬杰,孙敬三. 200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磷肥长期施用对石灰性褐土团聚体中磷形态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黄少辉;杨慧敏;杨军芳;杨文方;聂浩亮;张静;邢素丽;王敬霞;杨云马;贾良良
关键词:长期施磷肥;磷组分;团聚体;磷酸酶活性;石灰性褐土
-
滴灌下肥料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作者:邢素丽;王敬霞;杨军芳;黄少辉;聂浩亮;张静;杨慧敏;杨文方;杨云马;王磊;贾良良
关键词:小麦;滴灌;有机肥;产量;碳氮足迹
-
氮素不同形态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作者:贾明飞;樊建英;封志明;李东玉;相丛超;胡金雪;张淑青;杨云马
关键词:不同氮素形态;早熟马铃薯;干物质累积;氮素累积;产量
-
长期秸秆深翻还田及养分管理对潮土有机碳矿化影响
作者:聂浩亮;杨军芳;杨云马;黄少辉;张静;王敬霞;杨慧敏;杨文方;邢素丽;贾良良
关键词:秸秆;还田;潮土;长期施肥;耕作方式;土壤有机碳矿化
-
氮肥管理及氮素形态对强筋冬小麦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聂浩亮;黄少辉;杨军芳;张静;杨云马;卢萍萍;岳增良;贾良良
关键词:冬小麦;氮素利用;产量;加工品质;主成分分析
-
优化施肥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养分平衡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影响
作者:杨慧敏;杨云马;黄少辉;杨文方;邢素丽;杨军方;贾良良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优化施肥;养分平衡;温室气体排放;经济效益
-
叶面施硒对冬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硒富集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聂浩亮;黄少辉;杨军芳;杨云马;张静;杨慧敏;杨文方;邢素丽;贾良良;岳增良
关键词:冬小麦;施硒;产量;蛋白质含量;硒富集;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