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水稻饲草产量、品质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彭廷 1 ; 王童童 1 ; 李玲子 1 ; 陈亚蓝 1 ; 静莉丽 1 ; 王家琪 1 ; 王成章 1 ; 张静 1 ; 滕永忠 1 ; 赵全志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信阳农林学院;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刈割时期;留茬高度;再生稻;饲草;青贮;产量;品质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27-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缓解畜牧业发展所需饲草与粮食生产争地的严峻形势,开发水稻粮饲兼用种植模式,采用裂区设计,设置头季水稻刈割时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和蜡熟期)为主区,留茬高度(25 cm、35 cm和45 cm)为副区,研究了头季水稻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对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和品质及再生稻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间的推迟,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再生稻籽粒产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头季水稻刈割时留茬高度的增加,头季干饲草和青贮饲草产量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抽穗开花期刈割留茬高度越低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而灌浆期和蜡熟期刈割留茬高度越高再生稻籽粒产量越高。抽穗开花期刈割头季水稻干饲草品质最优,蜡熟期刈割头季水稻青贮饲料品质最优,均达优质一级标准。综上,该种植方式创新了2种水稻栽培模式:一是以再生稻米为主、优质饲草为辅,在水稻抽穗开花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干饲草10.51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10.58 t/hm~2;二是以优质饲草为主、再生稻米为辅,在蜡熟期刈割,25 cm留茬高度可收获优质一级青贮饲草34.66 t/hm~2,再生季可收获稻米4.21 t/hm~2,是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融合的新途径。

  • 相关文献

[1]豫南稻区水稻留茬高度对紫云英生长发育及种子产量的影响. 聂良鹏,郭利伟,郑春风,丁丽,张成兰,潘兹亮,张丽霞,张琳,朱德焰,史鹏飞,凌敬伟,吕玉虎. 2022

[2]2001—201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的水稻品种情况分析. 杨文博,白涛,王亚,付景,郑玉珍,王越涛. 2020

[3]海藻寡糖增效尿素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运红,孙克刚,杜君,和爱玲,张起义. 2016

[4]控失尿素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文祥朋,孙克刚,张琨,杜君. 2017

[5]豫南稻区再生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实践. 丰大清,刘祥臣,刘春增,卢兆成,王守刚,李本银. 2012

[6]铜对平菇生长发育、品质和铜含量的影响. 孔维威,卢娇娇,孔维丽,袁瑞奇,韩玉娥,段亚魁,张玉亭,康源春. 2017

[7]不同生物肥料在西瓜上的施用效果. 李晓慧,李秀启,常高正,赵卫星,杨帆,张四普,徐小利. 2009

[8]不同砧木对西瓜嫁接效果的影响. 赵卫星,张慎璞,杨红丽,梁新安,常高正,徐小利. 2009

[9]不同制油工艺所产芝麻饼粕对烟叶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余琼,张翔,陈启龙,郑永战,汪学德. 2016

[10]豫东砂壤土强筋小麦应用叶面肥增产保优效应研究. 汪洋,张慎举,侯乐新,王绍中. 2010

[11]不同施氮量对烤烟新品种豫烟7号、豫烟9号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李雪君,丁燕芳,李淑君,段卫东,张继帅,陈远征,孙喜坤. 2014

[12]金太龙叶面肥对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分析. 郭瑞,齐学礼,王会伟,张煜,董海滨,张建周. 2018

[13]2种基质对平菇胞外酶活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胡素娟,段亚魁,康源春,袁瑞奇,张玉亭,孟庆涛,孔维丽. 2018

[14]播期播量对中药材红花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许兰杰,余永亮,杨红旗,谭政委,董薇,夏伟,梁慧珍,芦海灵,李春明. 2019

[15]不同缓控释肥种类及施用深度对花生养分积累及产质量的影响. 余琼,索炎炎,司贤宗,张翔,李亮,孙艳敏. 2020

[16]探讨影响菊花产量和品质的因素.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谭政委,董薇,杨红旗,王龙,芦海灵,雒峰. 2018

[17]减量施氮对郑麦101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张琨,秦毛毛,刘艳喜,秦海霞,郑春风,车军,周正富,吴政卿,雷振生. 2018

[18]25份澳大利亚小麦种质的性状表现及利用. 王美芳,雷振生,吴政卿,徐福新,杨攀,常阳,柳东阳,李巍. 2019

[19]滴灌水肥一体化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张丽霞,尹钧,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 2021

[20]定位化肥牛粪配施对设施蔬菜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涛,刘勇鹏,朱广权,张婵,张亚,姚秋菊,孙治强.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