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小黄鱼饵料组成和摄食强度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严利平 1 ; 李建生 1 ; 沈德刚 2 ; 俞连福 1 ; 凌兰英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

2.江苏省海洋渔业指挥部

关键词: 小黄鱼;黄海南部、东海北部;摄食强度;饵料组成

期刊名称: 海洋渔业

ISSN: 1004-2490

年卷期: 2006 年 28 卷 02 期

页码: 117-123

摘要: 根据2001~2004年收集的黄海南部、东海北部的小黄鱼样品,应用研究鱼类摄食习性的常用方法,对小黄鱼的饵料组成和摄食强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摄食的饵料种类多达24种,鱼类和甲壳类是其主要的饵料类群,两者在食物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93.7%。小黄鱼在不同生活时期的饵料种类和摄食强度变化较大。越冬期的摄食强度最低,为弱摄食期,3月以脊腹褐虾和七星底灯鱼为主;产卵期的摄食强度较高,为中强摄食期,产卵盛期的4月以长额刺糠虾和脊腹褐虾为主,产卵后期的5月以中华假磷虾、鰕虎鱼科和细长脚虫戎为主;索饵期的摄食强度较高,为强摄食期,6月以四盘耳乌贼、长蛸幼体、尖牙鲈和脊腹褐虾为主,7月以蓝圆鲹和虾蛄为主,10月以细条天竺鲷和带鱼幼鱼为主,11月以七星底灯鱼为主,12月以七星底灯鱼和鹰爪虾为主。与20世纪60年代初研究结果比较发现,小黄鱼食物组成发生很大的变化,由以往的浮游动物为主演变为目前的游泳动物为主;产卵时和刚产卵完的群体的摄食需求强烈,较以往的产卵群体停止摄食或少量摄食存在很大差异。

  • 相关文献

[1]东海北部大管鞭虾的食性. 李惠玉,金艳,李圣法. 2016

[2]长江口中华绒螯蟹雌蟹的食性和摄食强度. 徐静静,耿智,冯广朋,庄平,吴晓峰,黄晓荣,沈盎绿,王海华. 2019

[3]黄海南部、东海北部夏秋季小黄鱼数量分布及与浮游动物的关系. 李建生,严利平,李惠玉,刘洋. 2007

[4]渤海小黄鱼摄食习性. 魏秀锦,张波,单秀娟,金显仕,任一平. 2018

[5]黄海中部小黄鱼的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的季节变化. 薛莹,金显仕,张波,梁振林. 2004

[6]渤海小黄鱼摄食习性. 魏秀锦,张波,单秀娟,金显仕,任一平. 2018

[7]长江口盐沼植被生境内斑尾刺虾虎鱼食性特征. 叶锦玉,张衡,张瑛瑛,靳少非. 2018

[8]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体的摄食习性研究. 龚玉艳,孔啸兰,杨玉滔,詹凤娉,张鹏,江艳娥,陈作志. 2018

[9]鱼类食物组成的研究概况. 刘勇. 2008

[10]长江口和杭州湾凤鲚胃含物与海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比较. 刘守海,徐兆礼. 2011

[11]长江口东滩湿地斑尾刺虾虎鱼的栖息亚生境选择和食性差异. 张衡,叶锦玉,张瑛瑛,靳少非,张胜茂. 2018

[12]中国对虾胃内主要基础饵料检出率及其与对虾生长的关系. 孙修涛,麻次松,李健,赵法箴. 1997

[13]秋季额木尔河江鳕的摄食生态. 邵慧丽,张泽鹏,金洪宇,迟淼,邢悦,李慎辉,李雷. 2023

[14]南海北部陆坡金鼻眶灯鱼秋季摄食节律. 李忠义,杨尧尧,应一平,陈作志,王新良,赵宪勇,龚玉艳,张俊,张武昌,郑珊. 2018

[15]南海鸢乌贼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龚玉艳,詹凤娉,杨玉滔,张鹏,孔啸兰,江艳娥,陈作志. 2016

[16]南海北部陆坡海域秋季金鼻眶灯鱼的摄食习性. 龚玉艳,陈作志,张俊,江艳娥. 2015

[17]大鳍异鮡食性初步研究. 黄自豪,黄静,危起伟,王志坚. 2020

[18]长江口外海域龙头鱼营养生态学特征. 潘绪伟,程家骅. 2011

[19]黄海南部黄鮟鱇摄食生态. 张学健,程家骅,沈伟,刘尊雷. 2010

[20]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摄食生态学. 石肖飞,武孝慈,王佚兮,王啸,石建高,张健.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