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红金秋梨高接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凤芝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梨;红金秋;高接

期刊名称: 中国林副特产

ISSN: 1001-6902

年卷期: 2004 年 02 期

页码: 20-21

摘要: 1992年在牡丹江市林口县朱家镇三合村,以4年生山梨为砧木,以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梨 树品种红金秋梨(代号牡育24号)冬贮接穗进行春季高接。穗长20~30cm,采用劈接法和皮下接法,实施全树 高换头,成活率达97.2%;未成活的夏季芽接,使成活率达100%。高接第3年始果,1995年株产6.73kg,折合公 顷产量5606kg;1996年,株产18.31kg;折合公顷产量15252kg;1997年,株产38.7kg,折合公顷产量32237kg。 1995~1997年3年高接园公顷创产值分别为11212元、30504元和64470元。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红金秋高接园 有产量高,效益大,技术较易掌握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相关文献

[1]葡萄高接对营养成分变化的影响. 贾兰虹. 2005

[2]梨早熟新品种‘金恬’的选育. 程显敏,CHENG Xianmin,LIU Yanjie,刘延杰,GU Guangjun,顾广军,刘畅,LIU Chang,冯章丽. 2016

[3]SSR分子标记在梨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冯章丽,刘畅,顾广军,程显敏,刘延杰,卜海东,于文全. 2017

[4]黑龙江省梨生产现状与展望. 刘畅,程显敏,赵文清,刘春光,任爱华,王晓祥,韩继龙,刘万达,胡颖慧. 2020

[5]梨树抗寒新品种东宁五号梨的选育. 刘延杰,郭长城,宋钟伍,龚振昌,金龙哲,赵德仁. 2001

[6]人工创制梨矮化种质资源的研究初报. 刘延杰. 2001

[7]梨园间作李子高效栽培模式. 任爱华. 2006

[8]三倍体'龙园洋红梨'F1代不同倍性群体叶片特征分析. 马文尧,王晓祥,任爱华,韩继龙,王天鹤,侯睿宁,肖丽珍. 2023

[9]2个梨品种生长发育中果实品质变化动态观测. 刘畅,任爱华,齐丹,冷春旭,韩继龙,赵德英,王晓祥,韩新奇,程显敏,曹玉芬. 2023

[10]梨抗寒新品种──龙园洋梨. 尹金凤,王晓祥. 2000

[11]红金秋梨授粉组合的试验研究. 刘延杰. 2001

[12]金香水梨授粉系的研究. 刘延杰. 2000

[13]三倍体梨新品种‘龙园洋红’. 王晓祥,尹金凤,任爱华. 2006

[14]不同秋子梨品种叶片显微结构比较研究(英文). 刘畅,刘延杰,卜海东,顾广军,冯章丽,程显敏,于文全,王蕊,王昆. 2017

[15]梨抗寒新品种‘甜香梨’的选育. 任爱华,王晓祥,曹玉芬,韩继龙,赵玉路. 2017

[16]梨抗寒新品种雪香的选育. 刘延杰,郭长城,程显敏,顾广军. 2009

[17]抗寒短枝型梨品系MY_(331)选育. 郭长城,李淑贤,赵艳华,程显敏. 1995

[18]利用SSR结合表型性状构建寒地梨资源核心种质. 卜海东,张冰冰,宋洪伟,梁英海,刘延杰,程显敏,顾广军,刘畅. 2012

[19]梨三倍体新品种龙园洋红的选育. 任爱华,王晓祥,尹金凤. 2006

[20]梨抗寒鲜贮冻藏兼备的新品种——晚香. 蒋俊国,尹金凤,王柏林.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