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磷胁迫处理转OsPHR2小麦的转录组学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艳 1 ; 方宇辉 1 ; 王永霞 1 ; 彭超军 1 ; 华夏 1 ; 齐学礼 1 ; 胡琳 1 ; 许为钢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河南省麦类种质资源创新与改良重点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

关键词: 低磷胁迫;转基因小麦;转录组;磷素吸收利用效率;差异表达基因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4 年 002 期

页码: 340-35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PHR基因是磷信号调控体系的核心转录因子,负责启动下游部分应对磷饥饿的适应性反应。本课题前期获得了磷高效转OsPHR2小麦纯系,但OsPHR2提高小麦磷吸收利用效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揭示该机制,本研究以前期获得的磷高效转OsPHR2小麦纯系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培试验,小麦长至四叶一心时进行低磷胁迫处理,分别在低磷胁迫0、6、24和72 h,利用RNA-Seq进行转录组测定,分析转基因小麦与对照之间根部和叶片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gene, DEG),并分别对根部和叶片DEG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低磷胁迫处理0、6、24和72 h转基因系与对照根部有22个共同的DEG,叶片有9个共同的DEG。转基因小麦与对照根部DEG数量在低磷胁迫处理0 h最多,其次为6 h。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低磷胁迫0 h和6 h,根部DEG主要富集在糖代谢、苯丙素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以及养分贮存器活性、ATP酶活性等分子功能。转基因小麦与对照叶片DEG数量在低磷胁迫72 h最多,主要富集在糖代谢、有机酸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以及与糖基转移酶活性、纤维素合酶活性等有关的分子功能。与对照相比,转基因系OsT5-28根部血红素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防御系统关键酶基因,以及叶片磷酸丙糖转运体家族基因在低磷胁迫前后均上调表达。转OsPHR2小麦与对照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低磷胁迫下转基因小麦较对照具有较强的磷素吸收利用能力,主要是OsPHR2调控了小麦中相关基因表达。

  • 相关文献

[1]转基因小麦B73-6-1外源基因拷贝数的确定. 甄贞,段俊枝,于艳波,曲波,袁肖寒,高学军,栾凤侠,张明辉. 2016

[2]水稻磷高效基因OsPHR2转化小麦及转基因植株的耐低肥能力分析. 华夏,方宇辉,高崇,韩留鹏,胡琳,李艳. 2019

[3]导入外源玉米C_4型NADP-ME基因对小麦光合效能的影响. 王永霞,杜新华,许为钢,齐学礼,李艳,王会伟,胡琳. 2016

[4]OsPHR2对小麦酸性磷酸化酶活性和根系土壤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李艳,华夏,陈艳艳,方宇辉,王玉民,高崇,胡琳,许为钢. 2023

[5]田间条件下转玉米C_4型PEPC基因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 吴琼,许为钢,李艳,齐学礼,胡琳,张磊,韩琳琳. 2011

[6]外源玉米pepc基因对小麦C_3、C_4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效应. 王永霞,许为钢,胡琳,李艳,齐学礼,王会伟,李小博. 2016

[7]大豆磷胁迫响应研究进展. 董薇,练云,余永亮,王树峰,杨红旗,王庭峰,梁慧珍. 2012

[8]去势对淮南猪皮下脂肪PPA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王璟,白献晓,张家庆,高彬文,陈俊峰,高原,任巧玲,马强,郭红霞,梁永红,邢宝松. 2016

[9]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玉米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机制. 李川,乔江方,黄璐,张美微,张盼盼,牛军,刘京宝. 2020

[10]转录组及代谢组联合解析郑单309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的机制. 李川,黄璐,乔江方,张美微,张盼盼,牛军,刘京宝,王淑凤. 2021

[11]转录组解析外源ABA对玉米脱水速率的影响. 李川,黄璐,张美微,张盼盼,刘京宝,牛军,乔江方. 2020

[12]玉米自交系响应花粒期高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李川,乔江方,朱卫红,代书桃,黄璐,张美微,刘京宝. 2019

[13]利用WGCNA鉴定玉米株高和穗位高基因共表达模块. 马娟,曹言勇,王利锋,李晶晶,王浩,范艳萍,李会勇. 2020

[14]'中烟100'根系响应镰刀菌侵染的转录组数据分析及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赵凤霞,米琳,丁燕芳,宋学立,何嘉,孙小瑞,徐沛瑶,王海涛. 2021

[15]纳米纤维素-铁螯合物矫治梨树缺铁黄化症的转录组分析. 郭献平,边艺伟,王东升,吴中营,王合中,连晓东,郭鹏. 2021

[16]基于高通量测序的麦红吸浆虫转录组分析. 蒋月丽,李彤,武予清,苗进,巩中军,段云,刘启航. 2020

[17]牡丹试管苗生根前后的转录组分析. 符真珠,徐梦岚,袁欣,王慧娟,李艳敏,张和臣. 2020

[18]基于转录组探究外源水杨酸对条锈菌侵染小麦幼苗的缓解效应及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齐学礼,李莹,李春盈,韩留鹏,赵明忠,张建周. 2024

[19]Direct RNA Sequencing表征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转录组特性的研究. 师志海,王文佳,王亚州,张彬,邓廷贤. 2023

[20]转录组测序技术在家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白献晓,张子敬,王璟,徐照学.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