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自然水体生物膜对铜铁的吸附特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雨果 1 ; 潘厚军 1 ; 杜进林 1 ; 罗皓 1 ; 翟璐 1 ;

作者机构: 1.广东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生物膜;Fe2+;Cu2+;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

期刊名称: 实用预防医学

ISSN: 1006-3110

年卷期: 2015 年 05 期

页码: 533-536

摘要: 目的以自然水体培育生物膜,研究了该生物膜对铜铁的吸附特性。方法采集自然水体培育的生物膜,对模拟配制的含铜铁的实验用废水进行吸附实验。在吸附过程中分别改变p H、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得到最佳的吸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研究。结果生物膜对铜铁的吸附量分别随p H、温度的升高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在早期生物膜与金属离子的反应速率较快,之后趋于平稳。吸附实验开始前30 min内,p H=5~6,温度25℃~45℃,为吸附的最佳条件。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吸附等温式均能准确表达生物膜对Fe2+和Cu2+的吸附过程,但Langmuir模型表现出更好的拟合度。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R2Fe=0.9996、R2Cu=0.9953。结论在最适反应条件下,生物膜对铜铁有较高的去除率,并且对铁的吸附量高于铜。

  • 相关文献

[1]Cu~(2+)对鼠尾藻幼孢子体生长的影响. 梁洲瑞,王飞久,孙修涛,汪文俊,丁昌玲,李涛. 2010

[2]低浓度铜暴露导致梨形环棱螺氧化胁迫及DNA损伤的研究. 张清顺,熊邦喜,侯建军. 2010

[3]菲律宾蛤仔对镉、铜暴露的蓄积作用及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研究. 张林宝,吴惠丰,孙伟,蔡文贵,贾晓平. 2013

[4]碳纳米管与TritonX-100协同增敏Cu~(2+)与DBH-PF显色反应的机理研究. 王宗花,官杰,辛福言,张菲菲,夏延致. 2009

[5]铜和镉对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研究. 刘旭佳,彭银辉,林景超,齐占会,黄国强. 2015

[6]Cu~(2+)对栉孔扇贝体内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樊甄姣,杨爱国,刘志鸿. 2004

[7]苯酚、Cu~(2+)、亚硝酸盐和总氨氮对中华鲟稚鱼的急性毒性. 杜浩,危起伟,刘鉴毅,杨德国,陈细华,朱永久,唐国盘. 2007

[8]Highly sensitive and selective Cu2+ sensor based on electrospun rhodamine dye doped poly(ether sulfones) nanofibers. Min, Minghua,Wang, Lumin,Huang, Hongliang,Shi, Jiangao,Min, Minghua,Wang, Xuefen,Chen, Yanmo. 2013

[9]海水养殖循环水净化系统中生物膜的一种快速构建方法. 王印庚,曹磊,张正,梁友,曲江波,翟介明. 2010

[10]干露时间对生物膜净化效果的影响. 朱建新,程海华,曲克明,孙杰锋,郑文杰. 2017

[11]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自然微生物生物膜形成过程实验. 傅雪军,马绍赛,曲克明,周勇,徐勇. 2010

[12]不同浓度臭氧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膜活性及其净化效能的影响. 黄滨,马腾,刘宝良,刘滨,洪磊,梁友,翟介明,张丽丽. 2016

[13]混养池塘生物膜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特征分析. 车建锋,李志斐,王广军,陈成勋,谢骏,郁二蒙,张凯. 2017

[14]冷水鱼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滤池成熟过程及低温氮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蒋雯雯,柳婷婷,董双林,田相利,李丽,蔡玉勇,李海东,赵坤. 2019

[15]间歇式双循环工厂化养殖系统构建及其养殖效果. 李华,田道贺,刘青松,段亚飞,张家松. 2020

[16]牡蛎礁修复的底物筛选:新、旧牡蛎壳附苗效果比较. 姜伟,孙兆跃,施文静,范瑞良,李楠楠,全为民. 2021

[17]环境因子对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膜净化效率影响综述. 杨志强,朱建新,刘慧,程海华,曲克明,刘寿堂. 2014

[18]饲料中补充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生物膜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抗病力及其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刘文亮,许华,唐杨,宋晓玲,黄倢. 2017

[19]漂白粉和敌百虫对净化养鱼水生物膜活性的影响. 战培荣,刘伟,陈中祥,刘永,赵彩霞. 2004

[20]东江东莞段水体中生物膜生长特性的研究. 刘雨果,潘厚军,罗皓,梁海荣,唐焕文.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