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加工方式对糟辣椒风味物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洪礼 1 ; 王伦兴 1 ; 吴义华 1 ; 李正丽 2 ; 毛建兰 1 ; 刘芬 1 ;

作者机构: 1.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系

2.贵州省农科院山茂园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关键词: 糟辣椒;加工方式;风味;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保鲜与加工

ISSN: 1009-6221

年卷期: 2022 年 22 卷 009 期

页码: 64-70

摘要: 为研究不同加工方式的糟辣椒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4种糟辣椒中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糟辣椒中共检测出6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以醇类、烯烃类、酯类为主.主成分结合聚类热图分析表明,反-香叶醇、醋酸牻牛儿酯、二烯丙基二硫醚、棕榈酸乙酯、α-法呢烯、β-倍半苯乙烯、1,8-桉油精为糟辣椒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韦恩图分析表明,4种糟辣椒中有19种共有成分,醋酸牻牛儿酯、棕榈酸乙酯、α-法呢烯、β-倍半苯乙烯、1,8-桉油精共同构成糟辣椒的主要风味骨架.

  • 相关文献

[1]两种不同加工方式杨梅汤抗氧化及风味品质比较. 李国林,李丹丹,王成有,何扬波,李咏富,陈丽梅. 2024

[2]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不同种植区域地理标志辣椒风味变化研究. 蓬桂华,陈菊,殷勇,李文馨,何建文. 2022

[3]凯里特色鱼酱酸品质特性研究. 周晓琴,石庆楠,陈中爱. 2020

[4]糟辣椒制作工艺研究. 刘芬,郭会会,张洪礼,张丽,李正丽. 2024

[5]山苍子油对糟辣椒贮藏期品质的影响. 殷勇,王雪雅,蓬桂华,陆敏,陈菊,陆宽. 2021

[6]贵州不同地区"生花"糟辣椒中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王雪雅,陆宽,殷勇,蓬桂华,孙小静,李文馨. 2021

[7]基于不同包装材料和杀菌方式的糟辣椒贮藏品质变化及货架期预测. 王梅,潘牧,刘辉,何方国,罗玉坤,王辉. 2024

[8]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的糟辣椒挥发性物质非靶标代谢组学分析. 陈菊,孙小静,黄裕兵,王雪雅,李文馨,何建文,蓬桂华. 2024

[9]不同工艺的低硫苷菜籽饼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张洁,张麟,陈燕,孔德顺,王安娜. 2011

[10]不同工艺的低硫苷菜籽饼粨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张洁,张麟,陈燕,孔德顺,王安娜. 2011

[11]不同产地、年限及加工方式的白及质量评价. 刘佳微,曹国璠,吴明开,韩雪,刘筱,黄安林. 2023

[12]不同加工方式对甜菜红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李国林,林平,何扬波,李咏富. 2022

[13]柠檬和宽皮柑橘果肉的氨基酸组成特征分析. 李文云,罗怿,柏自琴,王小柯,李金强. 2019

[14]苦荞芽苗茶饮料发酵前后营养、风味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 李俊,卢扬,赵刚,向达兵,陈中爱,刘辉. 2019

[15]柠檬成熟果实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积累特征分析. 李文云,罗怿,柏自琴,王小柯,李金强,徐娟. 2019

[16]超高压等灭菌方式对刺梨汁营养及风味的影响研究. 张欣,王辉,罗婧文,刘嘉,龙明秀,王梅,陈朝军. 2024

[17]基于电子鼻及HS-SPME-GC-MS分析乳酸菌发酵不同碳源刺梨汁风味特征. 王辉,罗婧文,龙明秀,王梅,陈中爱,陈朝军. 2025

[18]燕麦萌发期抗旱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张宇君,赵丽丽,王普昶,陈超,康芙蓉. 2017

[19]贵州省东部杂交玉米区试分析与评价. 英敏,王金洪. 2010

[20]干旱对高羊茅生理特性的影响及抗旱性评价. 赵丽丽,吴佳海,陈莹,杨春燕,卢丽娜.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