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瘤矮病毒越冬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谢双大 1 ; 周亮高 1 ; 刘朝祯 1 ; 张曙光 1 ; 范怀忠 1 ; 刘显荣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

期刊名称: 植物病理学报

ISSN: 0412-0914

年卷期: 1985 年 04 期

页码: 211-216

摘要: 1982~1984年研究结果,广东水稻瘤矮病毒田间的自然越冬寄主植物主要是再生稻、自生稻,带毒率分别为63.95~100%和28.57~41.20%;还新发现看麦娘(Alopecurus aequulis)是越冬寄主植物,但只个别株发病,故不重要。人工接种成功的寄主植物还有小麦(Triticum aestivum)、燕麦(Arena sativa)、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和玉米(Zea mays)。玉米是本研究接种成功的新寄主。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s)和李氏禾(Leersia hexandra)不受侵染。在自然情况下,迄未发现越冬的小麦和野生稻有感染此病的。本病毒的介体昆虫最主要的是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 Motsch.),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和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ce Dis-tant.)的作用很小。整个冬、春田间只发现电光叶蝉有保毒虫,并能终生传毒,但卵不保毒。叶蝉在广东病区冬季仍繁殖1~2代,但若虫在感病再生稻及自生稻上可再获毒和保毒。电光叶蝉带毒率在1月份为5.06~15.38%,2月份下降为0~3.13%,3月份插秧前后上升至15.81~16.41%,可见电光叶蝉也是瘤矮病毒的重要越冬初侵染源。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