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产量性状及增产潜力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军 1 ; 魏忠芬 1 ; 李德文 1 ; 张太平 2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油料作物研究所

2.贵州省农业厅

关键词: 黔油17号;产量性状;增产潜力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07 年 26 卷 11 期

页码: 120-1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根据2003~2007年黔油17号不育系母本98-116A与父本恢复系ZW004间的单株成对杂交组合在遵义三合的田间鉴定结果以及近年来在贵州各点的试验示范结果,对黔油17号的产量性状和最大增产潜力进行分析评价。黔油17号的单株成对杂交的鉴定组合都具有206.77~387.50kg/667m2的生产能力和产量水平,所有鉴定组合的平均产量达到281.89kg/667m2。近年来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主要产区试验示范的产量水平在216.21~326.81kg/667m2之间,因此黔油17号在贵州油菜生产上具有达到300kg/667m2以上的生产潜力。

  • 相关文献

[1]优质甘蓝型油菜黔油17号亲本原种的保优繁殖技术研究. 魏忠芬,王军,李德文,张太平. 2007

[2]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Ⅱ“农作物父本中心式”油菜制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魏忠芬,张太平,王军,李德文. 2007

[3]不同免耕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揭良波,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德文. 2009

[4]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回归数学模型分析. 魏忠芬,李德文,王军,张太平. 2005

[5]种植密度对黔油17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 2005

[6]杂交油菜黔油17号优质高产制种技术研究Ⅰ父母本不同间比对制种产量的影响.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李廷国,王达强. 2006

[7]双低杂交油菜黔油17号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李德文,张太平,魏忠芬,王军. 2006

[8]杂交油菜黔油17号适宜播种期研究. 李德文,张太平,王军,魏忠芬. 2004

[9]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 张太平,王军,魏忠芬,李德文. 2004

[10]隐性核雄性不育材料原种繁殖技术规程的应用结果分析. 张瑞茂,侯国佐,王华,冉茂友,杜才富. 1997

[11]小麦籽粒产量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孙智开,王石惠,钟太秀. 1988

[12]杂交水稻光合作用以及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鄢小青,阮仁超,陈惠查,黎小冰,焦爱霞,谭金玉,陈能刚. 2017

[13]喀斯特高原山区蓖麻施肥量对产量性状的影响. 田大清. 2013

[14]氮肥和多效唑喷施时期互作对优质杂交油菜株型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任廷波,赵继献. 2012

[15]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高志宏,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 2013

[16]无机磷溶解菌对扁穗雀麦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李小冬,王普昶,李显刚,王小利,舒健虹. 2017

[17]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英文). 高志宏,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 2013

[18]朝天椒杂交组合F_1代的杂种优势及其性状表现初探. 詹永发,姜虹,韩世玉,杨红,涂祥敏,赖卫,刘崇政,余文中. 2009

[19]不同行比间作玉米对黔豆7号鼓粒期产量性状的影响. 杨春杰,陈佳琴,谭春燕,朱星陶,龚丽娜,刘作易. 2015

[20]利用高原夜间自然冷源进行马铃薯种薯储藏的效果研究. 吴巧玉,雷尊国,杨雄碧,贺圣凌,陈恩发,何天久.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