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强 1 ; 方建光 1 ; 刘慧 1 ; 张继红 1 ; 王玲玲 1 ; 王巍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沉积再悬浮颗粒物;摄食生理
期刊名称: 海洋水产研究
ISSN: 1000-7075
年卷期: 2006 年 27 卷 04 期
页码: 21-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经济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影响。结果表明,(1)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摄食率和吸收效率有明显的影响(P<0.05)。(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3种贝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随沉积再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再悬浮颗粒物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滤水率和摄食率迅速下降。(3)实验期间(24h),随时间的变化,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为20~100mg/L时,3种滤食性贝类的滤水率呈现周期性的升降变化,总悬浮颗粒物对不同时间段3种贝类的滤水率的影响显著(P<0.05)。300和500mg/L时,总悬浮颗粒物对不同时间段栉孔扇贝和紫贻贝滤水率的影响不明显(P>0.05),而对菲律宾蛤仔滤水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6~24h时间段,3种贝类的滤水值多次出现负值。(4)吸收效率随沉积再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与悬浮颗粒物有机质的百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本研究表明,沉积再悬浮颗粒物对3种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生理有显著的影响。
- 相关文献
[1]桑沟湾楮岛大叶藻床区域菲律宾蛤仔的生态贡献. 吴亚林,高亚平,吕旭宁,王晓芹,李凤雪,姜娓娓,王军威,张义涛,蒋增杰. 2018
[2]虾夷扇贝的摄食生理及其在獐子岛海域的群体滤水能力. 张继红,方建光,王巍,蒋增杰,臧有才,王诗欢,张媛. 2007
[3]野生和养牡蛎种群的比较摄食生理研究. 匡世焕,孙慧玲. 1996
[4]桑沟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侯兴,高亚平,杜美荣,姜娓娓,李凤雪,董世鹏,李文豪,孟珊,王军威,张义涛,蒋增杰. 2021
[5]滤食性贝类养殖碳汇功能研究进展及未来值得关注的科学问题. 蒋增杰,方建光,毛玉泽,姜娓娓,房景辉,蔺凡,高亚平,杜美荣,李瑞环. 2022
[6]饵料浓度、温度对缢蛏能量代谢的影响. 何苗,周凯,么宗利,来琦芳,高鹏程,隋延鸣. 2017
[7]5种滤食性贝类对牙鲆的粪便、残饵及网箱养殖区沉降物的摄食行为. 张继红,吴桃,高亚平,唐望. 2013
[8]广东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潜力评估. 齐占会,王珺,黄洪辉,刘永,李纯厚,陈胜军,孙鹏. 2012
[9]滤食性贝类养殖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齐占会,史荣君,于宗赫,徐淑敏,韩婷婷,徐姗楠,黄洪辉. 2021
[10]海水养殖践行"海洋负排放"的途径. 张继红,刘纪化,张永雨,李刚. 2021
[11]pH、温度对缢蛏碳收支的影响. 何苗,来琦芳,么宗利,隋延鸣,陆建学,高鹏程,周凯. 2017
[12]3种滤食性贝类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摄食研究. 赵俊梅,方建光,包振民,张继红,王巍,蒋增杰.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近海大型海藻养殖被严重低估的重要碳汇形式-惰性溶解有机碳
作者:冯秀婷;李鸿妹;张继红;汤坤贤;卢龙飞;常丽荣;张永雨
关键词:大型海藻养殖;海带;惰性溶解有机碳;海洋碳汇
-
桑沟湾春季有色溶解有机物吸收光谱特性及空间分布特征
作者:吴文广;张继红;刘毅;王新萌;杨珺;冯旭;康秦梓
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海水养殖;碳汇;桑沟湾
-
夏季桑沟湾沉积物–水界面溶解氧分布和消耗的微观变化研究
作者:康秦梓;刘毅;吴文广;仲毅;王新萌;张继红
关键词:沉积物–水界面;微电极;溶解氧扩散通量;有机碳矿化
-
凡纳滨对虾大水面高盐养殖水体叶绿素a的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者:孙怡茹;张继红;吴文广;杜彦秋;孙威;冯旭;康秦梓;孔杰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叶绿素a;粒级结构;营养盐;海水养殖池塘
-
大连市2022年贝藻养殖碳汇能力评估
作者:任恺佳;明红霞;张继红;苏洁;樊景凤
关键词:大连市;渔业碳汇;贝藻海水养殖碳汇量评估;贝藻综合养殖
-
水产养殖空间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于良巨;刘慧;尚伟涛;姜晓鹏
关键词:水产养殖;空间规划;系统设计;决策支持系统
-
脉红螺对不同贝类的摄食行为特征研究
作者:徐希震;房景辉;方建光;张志新;蒋增杰;张义涛;王军威;毛玉泽
关键词:脉红螺;摄食选择;摄食节律;摄食过程;摄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