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麦光腥黑粉菌对小麦三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婷 1 ; 刘太国 2 ; 陈万权 2 ; 郭青云 1 ; 高利 2 ;

作者机构: 1.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西宁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青藏高原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小麦;小麦光腥黑粉菌;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歧化物酶(SOD)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2 期

页码: 614-62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明确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后对小麦茎、叶、穗部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高感小麦光腥黑穗病品种‘东选3号’和高抗小麦矮腥黑穗病品种‘伊农18/兰考矮早8号’为供试材料,测定小麦被光腥黑粉菌侵染0~6 d后,小麦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歧化物酶(SOD)的活性变化。研究表明,两个小麦品种的防御酶活性均显著升高,除感病品种叶片CAT活性的升高幅度高于抗病品种外,抗病品种小麦茎和穗部POD和SOD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且抗病品种的酶活性持续时间长,变化幅度较平缓。接菌后两个品种叶片的防御酶活性均高于茎和穗部,而穗部的CAT和POD活性出现酶活性高峰的时间最早。三种防御酶均与小麦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小麦光腥黑穗病的抗性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小麦品种兰考5号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和单体定位. 姚强,贺苗苗,陈宏灏,郭青云,井金学. 2010

[2]长期不同施肥对高原小麦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Zhang Yali,张亚丽,Chen Zhanquan. 2012

[3]冬小麦品种兰天17号航天诱变后代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谢德庆. 2012

[4]小麦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 叶景秀. 2015

[5]青海省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陈丽华,邓晓青,吴昆仑,侯志强. 2012

[6]小麦沼液浸种效果试验. 贾存财,田种存. 2010

[7]PEG胁迫下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比较. 姚有华,谢德庆,叶景秀. 2012

[8]小麦饲用研究与开发利用综述. 陈来生. 2003

[9]矮秆种质的赤霉酸反应和株高遗传模型的分析. 郑永胜,吴昆仑,迟德钊,马晓岗. 2008

[10]紫粒小麦高原115中R2R3-MYB转录因子TaMYB3-4A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叶广继,张波,陈文杰,刘宝龙,张怀刚. 2016

[11]小麦抗孢囊线虫病基因发掘及分子定位研究进展. 侯璐. 2018

[12]小麦诱发突变技术育种进展探究. 鄂伶. 2017

[13]春小麦施用粉煤灰磁化肥的效果. 李凤桐,阿继军,韩梅,郝玉兰. 2002

[14]基于KASP标记的青海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谢静敏,侯万伟,张小娟. 2023

[15]45%丙环唑悬浮剂对不同小麦品种室内安全性测定. 闫佳会,姚强,郭青云. 2014

[16]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和利用简述. 吴昆仑. 2006

[17]青海东部山旱区小麦、豌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体系示范、应用. 王燕钧,赵洪礼,贾金龙,缪祥辉. 1996

[18]多元高效种衣肥的研制与应用技术报告. 王雯,李瑛,高旭升,朱胤椿. 1997

[19]青海高原小麦千粒重与生理形态的相关性. 胡冬梅,王志伟. 1999

[20]箭筈豌豆浸提液对油菜及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蕾,陈红雨.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