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口中国花鲈食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洪巧巧 1 ; 庄平 2 ; 杨刚 2 ; 张涛 2 ; 侯俊利 2 ; 章龙珍 2 ; 智玉龙 3 ; 张航利 3 ; 杨阳 3 ;

作者机构: 1.华东理工大学

2.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3.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关键词: 中国花鲈;长江口;食性分析;胃含物;累积饵料生物总数曲线;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生态学报

ISSN: 1000-0933

年卷期: 2012 年 32 卷 13 期

页码: 4181-419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是长江口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根据2010年7月至10月在长江口崇明东滩团结沙和东旺沙水域采集到的胃含物样品,对中国花鲈的摄食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花鲈胃含物中共鉴定出6类27种饵料生物,其多样性指数H'值为2.484,均匀度指数J'为0.7535,优势指数D为0.1262。采用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综合指标优势指数(Ip)分析的结果较一致,鱼类是长江口中国花鲈夏季主要食物,其百分比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和综合指标优势指数(Ip)分别为82.63%和94.48,鮻(Liza haematocheila)为优势饵料生物(IRI%=41.89,Ip=53.20)。团结沙和东旺沙中国花鲈食性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鲚属(Coilia spp.)、舌虾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和雷伊著名团水虱(Gnorimosphaeroma rayi)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饵料生物种类。

  • 相关文献

[1]中国花鲈在长江口不同亚生境中的栖息特征. 彭彪彪,赵峰,王思凯,张涛,杨刚,苗中博,庄平. 2021

[2]长江口盐沼湿地3种亚生境中国花鲈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基础食源差异. 彭彪彪,王思凯,赵峰,杨刚,庄平. 2022

[3]长江口和杭州湾凤鲚胃含物与海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比较. 刘守海,徐兆礼. 2011

[4]长江口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变化及其环境因子的研究. 汤琳,张锦平,许兆礼,陈亚瞿. 2007

[5]哲罗鱼和大麻哈鱼消化系统的比较解剖分析. 关海红,尹家胜. 2012

[6]石菖蒲挥发油和水溶性氮酮对鱼用麻醉剂的促皮渗透效果研究. 王文豪,董宏标,孙彩云,段亚飞,李华,刘青松,张家松,曾祥兵. 2020

[7]不同人工鱼礁模型对黑棘鲷、中国花鲈和大黄鱼的诱集效果比较. 李磊,陈栋,彭建新,张建明,王磊,陈帅,全为民,蒋玫,姜亚洲. 2019

[8]回捕牙鲆生长和摄食状况调查研究. 宋立民,于清海,袁立来,司飞,任玉芹,任建功,张红涛,李楠. 2019

[9]中国对虾胃内主要基础饵料检出率及其与对虾生长的关系. 孙修涛,麻次松,李健,赵法箴. 1997

[10]珠江口万山群岛黄鳍棘鲷食性随年龄的变化特征. 杨禧越,刘永,李纯厚,唐广隆,张达娟,游奕来,潘淑芳,郑秋实,肖雅元,吴鹏. 2024

[11]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象山港海域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食性分析. 孙鹏,凌建忠,张辉,唐保军,姜亚洲. 2021

[12]西北太平洋公海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胃含物及其摄食等级研究. 唐峰华,戴澍蔚,樊伟,崔雪森,张衡. 2020

[13]基于镜检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铜锈环棱螺胃含物分析. 张灿灿,张丹丹,王志强,罗福广,文衍红,蒋明,李艳和. 2023

[14]东南太平洋秋冬季智利竹筴鱼摄食习性的初步分析. 张衡,张胜茂,王雪辉,唐峰华,杨胜龙,化成君,何宗会,马海有. 2013

[15]基于宏条形码技术的南海亮眶灯鱼食性初步分析. 陈晓雷,李敏,陈作志,张俊,张帅,齐占会,徐姗楠. 2022

[16]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大亚湾紫海胆食性分析. MO Bao-lin,莫宝霖,QIN Chuan-xin,秦传新,CHEN Pi-mao,陈丕茂,YUAN Hua-rong,袁华荣,FENG Xue,黎小国,TONG Fei. 2017

[17]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O Minbo. 2013

[18]长江口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之二--底栖生物试验性增殖与放流. 陈亚瞿,金镠,谈泽炜. 2002

[19]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2009

[20]长江口口门区潮下带水域鱼类群落组成的季节变化. ZHANG Heng,张衡,LUO Minbo.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