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食味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金州 1 ; 田孟祥 1 ; 王才林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省优质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京分中心

关键词: 粳稻;蛋白质;食味;相关分析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0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1126-11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蛋白质是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来自南方(江苏)和北方稻区及国外(日本)的44份粳稻品种为材料,在南京生态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粳稻品种稻米蛋白质相关性状与食味的关系。将44个品种分为江苏当地和北方与国外引进两组,每组均以武育粳3号为基准分为较优和较差两类,共形成4种食味类型,并对这4种食味类型粳稻的蛋白质性状与食味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北方及日本的优良食味品种的稻米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及其谷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其他3种类型,但全生育期则较其他类型短;45个参试品种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清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3者为影响食味相对重要的蛋白质相关因子,且对食味的直接作用均为负值。进一步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清蛋白质含量对供试粳稻品种食味的影响更大。

  • 相关文献

[1]利用SSR标记和表型性状聚类分析食味优良粳稻多样性. 李金州,朱镇,张亚东,赵凌,王才林. 2009

[2]优质粳稻新品种选育策略探讨. 景德道,林添资,刁立平,钱华飞,盛生兰,巫章平. 2009

[3]第十三届粳稻发展论坛之15'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结果报告. 孙雅君,孟庆虹,王才林,李振宇,卢淑雯. 2015

[4]中日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结果报告. 孙雅君,河野元信,李振宇,王才林,卢淑雯,严松. 2016

[5]第十一届粳稻发展论坛之13'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结果报告. 孟庆虹,孙雅君,王才林,李振宇,卢淑雯,张志宏. 2013

[6]第九届粳稻发展论坛之11'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结果报告. 孟庆虹,孙雅君,王才林,李霞辉,李振宇,卢淑雯. 2011

[7]粳稻三系亲本亲子间性状相关性分析. 孔宪旺,袁彩勇,王健,袁生堂,汤述翥. 2009

[8]江苏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李刚,高清松,王健,罗伯祥,程保山,徐卫军,储成才,袁彩勇. 2017

[9]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研究. 陈培峰,顾俊荣,乔中英,赵步洪,季红娟,董明辉. 2018

[10]杂交粳稻产量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陈志德,张兆兰,仲维功,杨杰,张美娟. 1999

[11]低谷蛋白半糯型粳稻营养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特征分析. 姚姝,赵春芳,陈涛,路凯,周丽慧,赵凌,朱镇,赵庆勇,梁文化,赫磊,王才林,张亚东. 2023

[12]武育粳3号/爱知106F_2群体稻米外观品质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张巧凤,李金州,王才林. 2010

[13]粳稻武育粳3号优质食味特性形成原因分析. 徐大勇,金军,杜永,胡曙鋆,方兆伟,朱庆森. 2006

[14]水稻高脂肪含量资源筛选. 陈庭木,邢运高,孙志广,方兆伟,王宝祥,刘艳,徐大勇. 2020

[15]江苏省水稻食味改良育种研究进展. 陈静. 2015

[16]母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整齐度的相关性研究. 李碧侠,任守文,王学敏. 2010

[17]亚洲栽培稻两大亚种之间同工酶基因型的主要区别. 汤陵华,佐藤洋一郎,森岛启子. 2007

[18]不同粳稻品种组织培养力及愈伤组织细胞结构的比较. 李霞. 2012

[19]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Tang Linghua,汤陵华,Y.I. Sato,佐藤洋一郎,T.T.Udatsu,宇田津徹朗,J.X.Sun. 2007

[20]南粳43亩产800公斤的氮肥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探讨. 仲维功,陈志德,杨杰,王军,王久龙,夏伍孝,万荣华,凌卫东.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