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海底“三极”与地表“三极”:动力学关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三忠 1 ; 索艳慧 1 ; 王光增 1 ; 姜兆霞 1 ; 赵彦彦 1 ; 刘一鸣 1 ; 李玺瑶 1 ; 郭玲莉 1 ; 刘博 1 ; 于胜尧 1 ; 刘永江 1 ; 张国伟 1 ;

作者机构: 1.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与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勘探技术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海底;LLSVP;地表系统;微板块;全球变化;南极洲;北极;青藏高原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19 年 05 期

页码: 1-2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地球地表环境3个极端分别为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被誉为地表"三极"。本文提出深地动力系统的"三极",分别为Tuzo、Jason和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这"三极"主体发育于海底之下的深部地幔,因此称为海底"三极"。地表"三极"和海底"三极"统称地圈"六极",是全球变化(变暖或变冷)、深时地球、深地动力、地球系统、宜居地球等地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难以回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6个纽带和突破口,也是寻求地球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Tuzo和Jason是现今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之下的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LLSVP),它们控制了大火成岩省、微板块的形成和演化,也控制了集中式火山去气作用,进而引起大气循环变化;它们还不断衍生微板块,并将其向北驱散,这些微板块围绕东亚环形俯冲系统不断聚集,导致大量物质深俯冲,促进深部物质循环,同时,在岛弧地带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改变地表系统大气环流;板块聚散伴随海陆格局变迁,同时,也改变着全球海峡通道、高原隆升和垮塌,调节着地表流体系统的运行:包括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冰盖形成与演化也受其控制。海底"三极"也是地史时期超大陆聚散的根本控制因素,而地表系统的百万年内的多尺度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公转偏心率、地轴斜率和岁差控制,气候变化受热带驱动和冰盖驱动双重控制。总之,尽管早期地球以后逐渐具有地球宜居性,但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地圈"六极"研究可作为宜居地球研究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 相关文献

[1]基于剖面声呐的海底微地貌观测研究. 田壮才,彭子奇,贾永刚,张明伟. 2022

[2]一株产吡咯喹啉醌南极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张晓玲,陆亚男,樊成奇,马丽艳,蒋平,俞勇,黄洪亮,陈雪忠,杨桥. 2012

[3]俚岛湾巨藻越夏试验. 刘恬敬,索如瑛,刘绪炎,周其芳,杨清明. 1984

[4]微板块构造理论:全球洋内与陆缘微地块研究的启示. 李三忠,索艳慧,刘博,刘永江,李玺瑶,赵淑娟,朱俊江,王光增,张国伟. 2018

[5]基于无人机观测的北极冰面融池及冰面粗糙度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王明锋,苏洁,李涛,王晓宇,季青,曹勇,林龙,刘一林. 2017

[6]太平洋板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板块重建. 李三忠,曹现志,王光增,刘博,李玺瑶,索艳慧,姜兆霞,郭玲莉,周洁,王鹏程,朱俊江,汪刚,赵淑娟,刘永江,张国伟. 2019

[7]海洋磁异常及其动力学. 李园洁,李三忠,姜兆霞,索艳慧,周在征. 2019

[8]跃生型微地块:离散型板块边界的复杂演化. 孟繁,李三忠,索艳慧,朱俊江,李玺瑶,戴黎明,刘永江,于胜尧,汪刚. 2019

[9]中国远洋渔业企业参与北极渔业的可行性分析. 王燕平,李励年,林龙山,余兴光,陆亚男,刘勤,余丽萍,邱卫华. 2015

[10]微板块与大板块:基本原理与范式转换. 李三忠,索艳慧,周洁,钟世华,孙国正,刘洁,王光增,朱俊江,姜素华,李玺瑶,郭晓玉,刘丽军,刘永江,曹现志,郭玲莉,赵淑娟,王鹏程,关庆彬,陈龙,刘勃然,周建平,姜兆霞,刘琳,曹花花,戴黎明,于胜尧,刘博,王秀娟,王程程,王玺,刘泽,管红香,李晓辉,胡军,段威,于雷,刘晓光,王誉桦,钟源,刘鹏,张文超,李洛阳,赵彦彦,许淑梅. 2022

[11]格陵兰渔业及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张然,林龙山,邱卫华,李励年. 2013

[12]海洋酸化及其与海洋生物及生态系统的关系. 唐启升,陈镇东,余克服,戴民汉,赵美训. 2013

[13]外来入侵脊椎动物对生物多样性危害的研究进展. 杜元宝,涂炜山,杨乐,顾党恩,郭宝成,刘宣. 2023

[14]正在发展的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态研究计划(GLOBEC). 唐启升. 1993

[15]鱼类血清转铁蛋白耐低氧性能与青藏高原淡水鱼类研究的新探索. 龙华. 2003

[16]跳出南海看南海——新特提斯洋闭合与南海的形成演化. 孙卫东,林秋婷,张丽鹏,廖仁强,李聪颖. 2018

[17]青藏高原中-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热年代学制约. 朱晓青,郭兴伟,张训华,侯方辉,温珍河,耿威,王忠蕾,孙建伟,祁江豪. 2018

[18]西藏扁头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陈锋,马宝珊,谢从新,张惠娟. 2018

[19]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活动与居里点深度之间的相关性. 王健,张广伟,李春峰,梁姗姗. 2018

[20]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及周缘燕山期微地块聚合与增生造山过程. 刘一鸣,李三忠,于胜尧,曹现志,周洁,李阳,王誉桦,徐林山,郭润华,周在征.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