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Ca~(2+)·CaM信使系统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初步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霍建飞 1 ; 宋水山 1 ; 李星 2 ; 杨文香 3 ; 付胜杰 1 ; 刘大群 2 ;

作者机构: 1.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河北省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

3.河北省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叶锈菌;Ca2+·CaM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08 年 23 卷 S2 期

页码: 234-239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研究Ca2+.CaM是否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过程,为更深入了解小麦抗叶锈病的反应机制奠定基础。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测定小麦种子经CaM拮抗剂TFP(三氟拉嗪)、CPZ(氯丙嗪)和W-7(N-(6-aminohexyl)-5-chloro-1-naphthalene sulfonamide)以及CaCl2预处理后小麦叶片接种叶锈菌后在不同时间点的酶活性。另外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小麦接种亲和小种和非亲和小种后CaM不同亚型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叶片接种非亲和性叶锈菌后,TFP、CPZ和W-7浸种处理抑制了过氧化物酶(POD)、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上升;小麦叶片接种亲和性叶锈菌后,CaCl2预处理加剧了过氧化物酶(POD)、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上升。这说明Ca2+.CaM信使系统可能在小麦抗叶锈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不同的CaM亚型可能调控不同的抗病途径。

  • 相关文献

[1]CaM及各亚型基因参与小麦抗叶锈病反应的研究. 霍建飞,宋水山,李星,杨文香,刘大群. 2010

[2]中国小麦纹枯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静,王晓军,楼辰军,张凤. 2007

[3]不同浓度盐胁迫对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刘丹,王建贺,王从磊,梁丹,时晓伟,郑晶晶,冯刚. 2016

[4]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中吡氟酰草胺残留量. 刘磊,邵辉,李辉,李娜,李晶,宋淑荣,张玉婷,郭永泽. 2015

[5]小麦TaBES1/BZR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祖先种和六倍体小麦中的序列比较. 刘丹,梁丹,王建贺,王从磊,崔燕娇,时晓伟,冯刚,刘正理. 2019

[6]微咸水灌溉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张余良,陆文龙. 2007

[7]小麦、玉米不同品种对单嘧磺隆的敏感性研究. 刘焕禄,刘亦学,刘晓琳,白义川,赵士敏,张学文,魏军. 2001

[8]抗旱保水剂对小麦和杨树生长的持效性研究. 隋华,高宝岩,董家行,李小刚,刘强,郑淑清,邢佩芝. 2008

[9]CIMMYT小麦品质育种策略. 时晓伟. 2011

[10]小麦早熟高产品种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时晓伟,王淑芬,王继忠,王辉,贾永国. 2005

[11]津奥啉小麦化学杂交新技术及其前景展望. 肖建国,王继忠,石斯发,冯刚,张岐军. 1999

[12]超强筋面包专用小麦新品系津强1号引育技术的研究. 王继忠,时晓伟,石斯发,冯刚,张岐军,胡云霖,肖建国. 2001

[13]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和土壤中抗倒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张玉婷,李娜,刘磊,邵辉,李辉,李晶,郭永泽. 2014

[14]镉对小麦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洪仁远,杨广笑,刘东华,蒲长光. 1991

[15]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英文). 梁丹,王建贺,刘丹,王从磊,时晓伟,吴琴,郑晶晶,冯刚. 2016

[16]国审优质强筋春小麦新品种津强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梁丹,王从磊,王建贺,冯刚,时晓伟,石斯发,王继忠. 2014

[17]不同改良剂与培肥方式对咸灌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杨军,邵玉翠,高伟,任顺荣. 2012

[18]70%氟环唑WG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研究. 刘磊,李娜,李晶,张玉婷,邵辉,李辉,宋淑荣,郭永泽. 2015

[19]高产冬小麦新品种津农15号的选育与推广. 胡云霖,蒋志春. 2002

[20]盐碱地土壤改良剂筛选研究. 高伟,邵玉翠,杨军,高贤彪.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