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宋维富 1 ; 赵蕾 1 ; 赵海滨 2 ; 张延明 1 ; 李集临 1 ;

作者机构: 1.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省分子细胞遗传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关键词: 六倍体小偃麦;小麦;易位系;代换系;细胞遗传学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4 年 28 卷 09 期

页码: 15-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改良六倍体小偃麦,创制携带E组染色体优良基因的普通小麦新类型。本研究利用六倍体小偃麦与克旱9号杂交选育六倍体小偃麦的衍生系,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具有六倍体小偃麦优良农艺性状的普通小麦类型。结果表明: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结实率低,平均为21.9%,但F2以后分离复杂,出现一些代换系、易位系,附加系和DE混合的染色体组。有些品系性状表现较好,如分蘖多、抗病、多小穗、多花等。按性状继代选择直至F5共筛选出13个品系即05-9-2、05-9-4、05-9-5、05-9-6、05-9-7、05-9-8、05-9-11、05-9-14、9-9-14、05-9-13、05-7-13、05-7-24、05-7-22。利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分子检测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对以上13个品系进行了鉴定。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E组染色体改良普通小麦提供理论基础。

  • 相关文献

[1]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新种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刘佳莹,刘晓强,曲云峰,姜博,宋维富,杨雪峰,宋庆杰,李集临,张延明. 2018

[2]小麦易位系麦醇溶蛋白的电泳分析. 孙光祖,傅炳孝,陈义纯,张月学,王广金,阎文义,唐风兰. 1991

[3]杀配子染色体及其在创制小麦族染色体易位系中的应用. 徐国辉,王永斌,陈静,郭长虹. 2008

[4]辐射选育小麦易位系的研究. 孙光祖,陈义纯,张月学,尚志敏,王广金,阎文义,唐凤兰. 1990

[5]小麦-黑麦代换系鉴定及其杂交诱导易位分析. 张利国,张效霏,张树权. 2021

[6]寒地多年生小麦的选育与细胞遗传学分析. 赵海滨,张延明,史春龙,闫小丹,田超,厉永鹏,李集临. 2012

[7]越冬小黑麦材料的创制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杨军丽,郎旭,张延明,张举梅,赵海滨,金慧,吴玉娥,王晓萍. 2020

[8]“中国春”小麦-偃麦草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刘凤歧,张月学,唐凤兰,李集临,徐香玲. 2009

[9]钴对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崔喜安. 1999

[10]“远中”号小偃麦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祁适雨,肖志敏,辛文利,孙连发,张延滨,何孟元,卜秀玲,韩方普,辛志勇,马有志. 2001

[11]小麦超微粉体和衣剂技术研究. 解惠光,吕云波. 1997

[12]小麦胚芽油的研究开发发现状与展望. 董德建,孙艳波. 1999

[13]施肥对小麦面包烘焙品质的影响. 金平,宋春雨,金晓华,王玉峰,王丽霞. 1996

[14]小麦-鹅观草易位系T7A/1Rk#1的选育与鉴定. 别同德,冯祎高,徐川梅,陈佩度. 2009

[15]小麦微卫星标记在中间偃麦草中通用性研究. 王黎明,李兴锋,刘树兵,王洪刚. 2007

[16]适用于小麦品质育种的一种A-PAGE方法. 高崇婧,张延滨,李集临,姜焕焕,赵海滨,宋庆杰,于海洋,张春利,辛文利,肖志敏. 2010

[17]小麦胚芽油的研究开发现状与展望. 董德建,孙艳波. 1999

[18]小麦超微粉体种衣剂技术研究. 解惠光,吕云波,郑铁军,晏晖. 1997

[19]小麦阶段发育理论研究与应用. 宋维富,肖志敏. 2013

[20]Glu-A1和Glu-D1位点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共同缺失对弱筋小麦品质的影响. 武茹,张晓,高德荣,别同德,吴荣林.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