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拉尼娜事件前后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淼 1 ; 许友伟 1 ; 孙铭帅 1 ; 范江涛 1 ; 李佳俊 1 ; 张魁 1 ; 陈作志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拉尼娜事件;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优势种;北部湾

期刊名称: 南方水产科学

ISSN: 2095-0780

年卷期: 2023 年 002 期

页码: 1-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拉尼娜事件会影响鱼类的生活史和多样性,导致不同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的演替。为掌握拉尼娜事件对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的潜在影响,根据2006年7月和2008年7月北部湾海域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优势种为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2008年夏季优势种为竹荚鱼、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发光鲷,竹荚鱼和发光鲷为两航次共有优势种。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指数(E1和E2)在年际间差异不显著,丰富度指数(D’)差异显著。以发光鲷为代表的暖温性鱼类资源密度下降;以竹荚鱼、蓝圆鲹为代表的暖水性鱼类资源密度升高,并向北部湾沿岸方向移动,北部湾沿岸站点(C1—C22)的各指数在拉尼娜事件发生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聚类分析和非线性多维尺度排序结果表明,鱼类群落空间分布较为稳定,主要差异在海南岛西部沿岸。拉尼娜事件引起北部湾海域水温降低、初级生产力升高,导致竹?鱼、蓝圆鲹等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密度升高。在捕捞压力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研究认为北部湾鱼类群落结构在拉尼娜事件前后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和物种更替现象。

  • 相关文献

[1]长江口崇明东滩鱼类群落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张涛,庄平,刘健,章龙珍,冯广朋,侯俊利,赵峰,刘鉴毅. 2009

[2]冬季东海外海鱼类群落特征及其对拉尼娜事件的响应. 袁兴伟,刘尊雷,姜亚洲,林楠,张辉,程家骅. 2014

[3]海州湾鱼类生态类群的研究. 隋昊志,薛莹,任一平,邹易阳,于磊. 2017

[4]珠江口鱼类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王迪,林昭进. 2006

[5]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鱼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孙鹏飞,单秀娟,吴强,陈云龙,金显仕. 2014

[6]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北汊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曹过,李佩杰,王媛,杨彦平,刘凯. 2018

[7]北部湾鱼类多样性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林昭进,孙典荣,黄硕琳. 2011

[8]北部湾中北部海域鱼类群落的季节变化特征. 张公俊,杨长平,孙典荣,刘岩,单斌斌,赵雨,周文礼. 2021

[9]北部湾秋季底层鱼类多样性和优势种数量的变动趋势. 王雪辉,邱永松,杜飞雁,林昭进,孙典荣,黄硕琳. 2012

[10]五里湖鱼类资源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的时空分析. 张宪中,胡海彦,曹晓东,沈勇平,邴旭文. 2010

[11]太湖鲤山湾水生植被修复前后鱼类资源恢复效果. 崔伟,任泷,徐东坡,赵冬福,任可成,徐跑. 2023

[12]东海北部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特征的变化. 姜亚洲,程家骅,李圣法. 2008

[13]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及年际变化. 潘杰,王召根,章旭日,刘凯. 2021

[14]深圳鹅公湾水域渔业资源季节变动分析. 余景,毛江美,袁华荣,冯雪,陈丕茂,胡启伟. 2017

[15]黄海北部近岸海域渔业生物群落结构. 崔培东,卞晓东,张雨轩,单秀娟,金显仕,赵永松,王惠宾. 2024

[16]西南季风暴发前后南沙海域浮游桡足类群落特征比较研究. 王亮根,杜飞雁,李亚芳,宁加佳,郭伟龙. 2015

[17]黑龙江中游底层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霍堂斌,姜作发,马波,李喆,于洪贤. 2012

[18]崇明北滩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初探. 刘凯,徐东坡,张敏莹,段金荣,施炜纲. 2005

[19]长江口近岸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张涛,庄平,章龙珍,侯俊利,刘鉴毅. 2010

[20]南澳岛北部海域浮游动物生态学特征及水团影响. 王亮根,杜飞雁,陈丕茂,李亚芳,宁加佳.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