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亚洲玉米螟为害棉花及其卵量与为害数量关系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曹雁萍 1 ; 邵晓泉 2 ; 李华 3 ; 朱叶芹 4 ; 密秀云 5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江苏省如皋市植物保护站

3.江苏省靖江县植物保护站

4.江苏省植物保护站

5.江苏省丰县植物保护站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棉花;为害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学报

ISSN: 0577-7518

年卷期: 1994 年 21 卷 04 期

页码: 345-35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江苏省棉区亚洲玉米螟1年发生3代,各代均可为害棉花。由于耕作制度的不同,各代在棉田内发生为害程度不一。夏玉米—棉花混作区棉田一代发生量大,二、三代很少为害棉花;春玉米—棉花区主要以二、三代为害棉花;邻近玉米区的稻棉区棉田各代均发生为害,发生轻重与距玉米区远近有关,愈近发生愈重。一代幼虫为害棉花形成的被害数与其卵块在棉田内的密度呈线性关系,而二、三代的为害棉花各受害部位数量与卵块密度呈非线性关系。此外,被害量还与卵块在棉田内的分布有关,在一定的面积上,同样的卵块密度分布集中所引起的为害要轻于分布疏的。

  • 相关文献

[1]春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棉田玉米螟的影响. 徐文华,王瑞明,吴春,李清云. 2003

[2]盐城棉区抗虫棉棉田杂草的种类及危害. 李红阳,李慈厚,周加春,李洪山,张俊喜. 2007

[3]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以及抗药性研究进展. 熊战之,刘伟中,张凯,赵桂东. 2015

[4]同型巴蜗牛对花荚期大豆的为害及损失研究. 徐文华,周加春,李红阳,卞同洋,郭军. 2002

[5]菇蚊为害毛木耳耳片的调查与防治建议. 汪彩云,李勇. 2011

[6]转基因抗虫棉对亚洲玉米螟抗性的时空动态研究. 黄东林,史晓利,邹敏,王凤,张金华,柏立新. 2007

[7]我国棉田玉米螟研究概况. 韩娟,陈小波,葛红,刘立春,顾国华. 2003

[8]GK22、苏抗103及其受体亲本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比较. 黄东林,王凤,邹敏,史晓利,柏立新. 2005

[9]中棉所45对亚洲玉米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黄东林,杨翠梅,史晓利,孙亚萍,刘汉勤,陈军,柏立新. 2007

[10]苏棉2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增产途径. 郝德荣,何林池,刘水东,周金凤,丛秀云. 2007

[11]DTOPSIS法在棉花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黄志勇. 2002

[12]多目标育种综合选择法在棉花品种选择上的应用. 缪亚梅,崔世友. 2001

[13]棉花生育期气候要素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应用. 顾双平. 2001

[14]脱叶剂对棉花脱叶和吐絮的影响研究. 孙亚伟,李卫华,胡新燕,冯营. 2011

[15]高产棉花叶片内源激素与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关系及其对棉铃增重机理的研究. 陈德华,何钟佩,徐立华,周桂生,吴云康. 2000

[16]棉花区域试验数据异常值诊断方法与应用. 金石桥,许乃银. 2010

[17]陆地棉航天诱变M_2代性状表现. 崔必波,吉荣龙,唐灿明,黄志勇,费月跃. 2010

[18]棉花生态育种的实践与认识. 韩世杰,何林池,袁春新,崔世友,刘水东,徐纪嘉,邱启程,严春阳,张一琳,姜筱珍,韩广琴,郝德荣,韩娟. 2011

[19]江苏不同生态棉区与棉花纤维品质的研究. 朱绍琳,李大庆,华国雄,李宗岳,李秀章,王鉴远,范业炎,周道昌,耿正桂. 1991

[20]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棉花新品种高产稳产性. 郝德荣,余聪华. 199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