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暗管排水对规模农田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江陵杰 1 ; 董林林 1 ; 范鹏 2 ; 曹易繁 2 ; 周正萍 2 ; 沈新平 2 ; 陆长婴 1 ; 沈明星 1 ;

作者机构: 1.苏州市农业科学院

2.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暗管排水;苗管距;苗沟距;养分吸收;产量构成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17 期

页码: 105-111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探究暗管排水对水稻生育后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以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南粳46’为试验材料,通过苏州太仓东林农场两块相临的暗管排水田块与传统明沟排水田块进行试验。在暗管排水田距离排水沟和暗管不同的位置采集水稻样品,未铺设暗管的田块取样作对照,分析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以及产量构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苗沟距的增加,水稻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有减小趋势,靠排水沟越近的区域影响最显著。苗管距2.5 m处植株各器官氮磷钾含量以及产量最高,水稻各器官氮、磷、钾吸收量相对于对照组最高分别可提高25.17%、80.16%和35.19%;产量在苗沟距15 m、苗管距2.5 m处理下达到9.97 t/hm2,大于对照组15.22%,产量差异主要由水稻群体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产生。暗管排水可以有效增加稻田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和稻田局部增产,但自由暗管排水可能导致暗管正上方表层土壤养分流失而影响水稻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对于氮磷钾养分吸收规律需后期结合土壤渗漏强度以及渗漏量与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

  • 相关文献

[1]江苏省主要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及其与产量构成的关系. 董明辉,赵步洪,徐大勇,陈培峰,顾俊荣. 2015

[2]中熟中粳稻连粳4号播期试验研究. 李健,秦德荣,方兆伟,樊继伟,卢百关,迟铭,徐大勇. 2013

[3]麦稻互套耕作下配施有机氮无机氮穗肥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李波,汪波,杨美英,薛亚光. 2016

[4]超级稻连粳7号超高产生理特征特性研究Ⅲ.丰产稳产及广适性分析. 周振玲,浦汉春,樊继伟,王宝祥,杨波,卢百关,方兆伟,秦德荣,徐大勇. 2015

[5]花后人为模拟倒伏对超级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新勇,邵在胜,吴艳珍,赵轶鹏,王余龙,王云霞,杨连新. 2018

[6]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李波,汪波. 2016

[7]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通南地区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于倩倩,王会方,赵信林,朱德进,张辉. 2018

[8]网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周炜,杨国英,郭智,张岳芳,陈留根,郑建初. 2012

[9]生物质炭配施蚯蚓粪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董林林,沈明星,施林林,沈园,王海候,陆长婴. 2022

[10]抗虫杂交棉地膜精播稀植技术产量构成和形成特点分析. 张培通,纪从亮,邹芳刚,史 伟,卞曙光,刘瑞显,杨长琴,顾兴门. 2009

[11]水稻长期不同栽培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岳亚鹏,董鲜,周毅,薛林,洪立洲,徐阳春,沈其荣,郭世伟. 2008

[12]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构成及其生态关联. 邹江石,李义珍,吕川根. 2008

[13]密度和有机肥对苏北滩涂蓖麻群体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赵宝泉,王茂文,丁海荣,邢锦城,朱小梅,刘冲,董静,洪立洲. 2017

[14]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郑建初,张卫建. 2011

[15]播种量和氮肥运筹对裸大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汪波,刘建,李波,薛亚光,魏亚凤. 2018

[16]不同播期与基本苗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何井瑞,陈之政,张洪树,王伟中,陈雪梅,韩必荣,刘海红,杜金河. 2015

[17]播期和栽插密度对杂交籼稻Ⅱ优42产量构成的影响. 李闯,周义文,骆继秋,龚红兵,盛生兰,胡春明,刁立平,景德道,林添资,钱华飞. 2009

[18]徐州25号小麦产量构成特点与栽培技术. 刘世来,冯国华,王来花. 2001

[19]2007—2014年江苏沿海地区大麦品种(系)产量与产量构成分析. 张英虎,陈和,陈健,陶红,乔海龙,臧慧,栾海业,沈会权. 2015

[20]播期和品种不同对淮北地区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赵新勇,王友霜,王健康,丁成伟,郭荣良,赵轶鹏,李思梦.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