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季节中西太平洋围网鲣鱼群体形态学差异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靳少非 1 ; 陈瑛婕 1 ; 樊伟 1 ; 张衡 1 ; 郑仰桥 1 ; 汪永春 1 ;

作者机构: 1.闽江学院海洋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远洋与极地创新重点实验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关键词: 形态学差异;鲣;围网;中西太平洋

期刊名称: 渔业信息与战略

ISSN: 2095-3666

年卷期: 2018 年 03 期

页码: 195-200

摘要: 鲣(Katsuwonus pelamis)作为中西太平洋围网重要的捕捞对象,其形态学参数对于研究该海域鲣不同种群特征以及模型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不同捕捞季节下鲣形态学差异性分析研究还较为少见。利用2010年8-9月及2011年12月-2012年1月两次出海调查数据分析两次所捕获鲣形态学差异,结果显示,两次调查中叉长无显著性差异[2010年8-9月平均叉长为52.53 cm(SD=8.47 cm),2011年12月-2012年1月平均叉长为52.14 cm(SD=10.01 cm)],体质量具有显著性差异[2010年8-9月平均体质量范围为3 104.8 g(SD=1 420.2 g),2011年12月-2012年1月平均体质量范围为2 586.4 g(SD=1 409.0g)]。体长体质量关系拟合方程中,除体长组小于34 cm组外,两次取样间系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表明鲣群体形态学在不同季节可能存在着变动。建议在未来探索体长体质量关系时,需要考虑不同季节的采样,以增加对群体形态学的全面认识。

  • 相关文献

[1]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高产渔区年间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戴澍蔚,陈新军,张衡,周为峰,徐良琦,肖卫平. 2017

[2]环境因子对3种不同作业类型鲣CPUE的影响研究. 马有成,朱国平,张健,王啸,张鸿霖,石建高. 2023

[3]基于Argo数据的中西太平洋鲣渔获量与水温、表层盐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杨胜龙,周甦芳,周为峰,伍玉梅,张忭忭. 2010

[4]基于LSTM的气候变化对中西太平洋围网黄鳍金枪鱼和鲣CPUE影响的滞后效应. 张健,宋厚成,刘文俊,石建高. 2024

[5]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渔获量时空分布分析. 沈建华,陈雪冬,崔雪森. 2006

[6]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与延绳钓渔业. 谢营梁,杨希强. 2009

[7]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黄鳍金枪鱼渔获时空分析. 沈建华,崔雪森. 2006

[8]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分析. 林龙山,丁峰元,程家骅. 2005

[9]三疣梭子蟹4个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高保全,刘萍,李健,戴芳钰,马甡. 2007

[10]长江主要一级支流中华倒刺鲃形态差异比较. 任泷,吴金明,宋文,张家波,张沙龙,危起伟. 2014

[11]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两个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王新安,马爱军,陈超,杨志,曲江波. 2008

[12]基于声学映像的南海灯光罩网渔业中鲣的时空分布. 王腾,张鹏,李杰,张俊,谢斌,晏磊,杨炳忠. 2021

[13]春季南沙海域鲣渔业生物学特性的初步分析. 粟丽,陈作志,张鹏,张俊,张魁. 2017

[14]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明彦. 2004

[15]金枪鱼围网渔船的设计特点. 贾复,陈龙,朱瑞源,周崇庆,孟宪江. 2000

[16]中国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学锋,孙华,卢伙胜. 2010

[17]海洋环境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影响的GIS时空分析. 唐峰华,崔雪森,杨胜龙,周为峰,程田飞,吴祖立,张衡. 2014

[18]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场专题图服务. 张胜茂,常卫东,吴祖立. 2020

[19]牛山湖小型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量估算. 叶少文,冯广朋,张彬,陈宇顺,李钟杰. 2012

[20]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关系. 杨胜龙,张忭忭,靳少非,樊伟.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