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秋闲期复种翻压绿肥对后茬作物春小麦产量、氮残留和N2O排放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肖玉涛 1 ; 李正鹏 1 ; 严清彪 1 ; 李积铭 2 ; 韩梅 1 ;

作者机构: 1.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2.青海大学农牧学院

关键词: 小麦;产量;硝态氮;铵态氮;N2O

期刊名称: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6-8996

年卷期: 2024 年 42 卷 001 期

页码: 9-16

摘要: 为探索适宜于青海高原春小麦的绿肥还田方式,本研究于2021-2022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常规施肥100%(F100)、70%(F70)、0%(F0),复种翻压绿肥配施化肥100%(F100+G)、70%(F70+G)、0%(F0+G),分析在不同处理下苗期、花期和收获期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以及春小麦整个生育期N2O的排放特征和小麦产量.结果表明:在复种翻压绿肥处理下春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F70+G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为6 025 kg/hm2;花期和成熟期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F70+G>F1 00+G>F70>F0+G>F1 00>F0.复种翻压绿肥配施化肥较单施化肥减少了农田N2O的排放,其中F70+G处理的N2O排放量较F70处理显著减少(P<0.05).同时,F70+G处理的N2O排放强度最低.因此,复种翻压绿肥配施70%化肥为青海高原春小麦最佳栽培方式.

  • 相关文献

[1]麦后复种绿肥模式与施氮制度对土壤氮素及小麦产量的互作效应. 孙亚斌,胡发龙,韩梅,李正鹏,赵财. 2022

[2]青海高原东部设施农业区土壤氮素时空累积及淋失风险评价. 李本措,塔林葛娃,李月梅,李凤桐. 2019

[3]基于DNDC模型青海西宁地区春小麦施氮量研究. 肖玉涛,李正鹏,宋明丹,韩梅. 2024

[4]CIMMYT小麦在我国的产量、品质及抗病性研究. 吴振录,张勇,何中虎,樊哲儒,辛文利,邵立刚,李元清,杨文雄,魏亦勤,马晓刚,潘超,刘艳萍. 2003

[5]小麦品种兰考5号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和单体定位. 姚强,贺苗苗,陈宏灏,郭青云,井金学. 2010

[6]长期不同施肥对高原小麦产量和土壤钾素的影响. Zhang Yali,张亚丽,Chen Zhanquan. 2012

[7]冬小麦品种兰天17号航天诱变后代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谢德庆. 2012

[8]小麦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体系的优化. 叶景秀. 2015

[9]青海省小麦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标记分析. 陈丽华,邓晓青,吴昆仑,侯志强. 2012

[10]小麦沼液浸种效果试验. 贾存财,田种存. 2010

[11]PEG胁迫下不同抗旱性春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比较. 姚有华,谢德庆,叶景秀. 2012

[12]小麦饲用研究与开发利用综述. 陈来生. 2003

[13]矮秆种质的赤霉酸反应和株高遗传模型的分析. 郑永胜,吴昆仑,迟德钊,马晓岗. 2008

[14]紫粒小麦高原115中R2R3-MYB转录因子TaMYB3-4A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叶广继,张波,陈文杰,刘宝龙,张怀刚. 2016

[15]小麦抗孢囊线虫病基因发掘及分子定位研究进展. 侯璐. 2018

[16]小麦诱发突变技术育种进展探究. 鄂伶. 2017

[17]小麦光腥黑粉菌对小麦三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何婷,刘太国,陈万权,郭青云,高利. 2021

[18]春小麦施用粉煤灰磁化肥的效果. 李凤桐,阿继军,韩梅,郝玉兰. 2002

[19]基于KASP标记的青海省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谢静敏,侯万伟,张小娟. 2023

[20]45%丙环唑悬浮剂对不同小麦品种室内安全性测定. 闫佳会,姚强,郭青云.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