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石明亮 1 ; 郝德荣 1 ; 黄小兰 1 ; 赵浚宇 2 ; 张振良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2.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糯玉米;自交系;鲜食品质;构成性状;育种潜力
期刊名称: 华北农学报
ISSN: 1000-7091
年卷期: 2016 年 31 卷 S1 期
页码: 242-25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育种效率,测试、评价育成自交系以及国内外优良种质的育种潜力,对加速育成产业化性能优异品种至关重要。选用江苏沿江农科所、江苏省农科院以及国内其他单位育成的优良自交系15个(含热带种质改良材料3个),采用NCⅡ交配设计方法,按被测系组10个、测验种组5个,配制成50个F1杂交种,在江苏南通春秋播两季针对6个鲜食品质构成性状进行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评价了这些自交系各性状的遗传特性、配合力特征与育种潜力。结果表明,自交系间杂种F1感观品质、气味风味、糯(甜)性、柔嫩性、皮薄厚5个性状的变异中,非加性遗传方差大于加性遗传方差;色泽性状的变异中,加性遗传方差大于非加性遗传方差。感观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好的自交系,测验种上春秋播皆是C3,被测系上S3、S2春播最好,S8秋播最好;气味、风味性状春播C1最好,秋播C2最好,被测系春秋播皆以S9最好;色泽性状春播以C1最好,秋播以C2最好,被测系春播以S8、S10最好,秋播以S10最好;柔嫩性性状春播以C2、C4最好,秋播以C2最好,而被测系春播以S9最好,S8其次,秋播以S8、S9、S10最好;皮薄厚性状C1春秋播均为最好,S8春秋播最好,春播S9、S3、S2较好,秋播S10较好。由于多数性状为非加性遗传为主控制,因而基于特殊配合力的优良组合各性状依次为:感观品质S5×C4、S1×C4等;气味、风味S9×C3、S5×C4、S10×C2、S9×C1等;色泽S5×C1、S10×C3、S3×C2、S3×C3、S4×C3等;柔嫩性S9×C3、S7×C4、S9×C2等;皮薄厚S7×C4、S4×C5、S1×C2等优良组合。试验还表明,糯(甜)性性状糯性与甜度需分开赋值才更有利于其评价与育种改良;本生态区蒸煮品质秋播优于春播。
- 相关文献
[1]9个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品质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参数分析. 陆虎华,胡加如,薛林,陈国清,石明亮,黄小兰,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程玉静. 2011
[2]糯玉米新品种‘连玉糯1号'的选育. 王慧,于典司,施标,林金元,李茂柏,卢有林,王军,郑洪建. 2016
[3]糯玉米自交系通系5的选育·主要特征特性及应用. 黄小兰,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顾志华,黄昭平,周金凤. 2012
[4]10个糯玉米自交系育种潜力分析. 张振良,薛林,黄小兰,赵俊宇,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冒宇翔,周广飞,石明亮. 2017
[5]苏玉糯1号的特征特性及其二环系的应用. 黄小兰,孙权星,陈小晖,彭长俊,陆冬梅. 2012
[6]苏玉糯1号及其亲本的种质创新利用进展. 黄小兰,薛林,石明亮,陈国清,陆虎华,孙权星,彭长俊,陈小晖,陆冬梅. 2012
[7]糯玉米芽苗期耐盐性鉴定及相关分子标记筛选. 印志同,杨庆华,倪正斌,罗标,卞云龙,王益军,徐辰武,邓德祥. 2012
[8]基于SSR标记的江苏沿江地区糯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刘丽君,张丹,薛林,李建,徐辰武. 2011
[9]10个糯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遗传特性分析. 宋旭东,黄小兰,张振良,冒宇翔,陆虎华,周广飞,陈国清,郝德荣,胡加如,石明亮. 2020
[10]32份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文明,陈艳萍,孟庆长,郑飞,孔令杰,袁建华. 2012
[11]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甜糯玉米新组合育种潜力评价. 张振良,黄小兰,薛林,陈国清,郝德荣,陆虎华,冒宇翔,周广飞,石明亮. 2019
[12]四个云南半矮秆籼稻在育种上的应用潜力. 吴竞仑,蒋荷. 1991
[13]玉米自交系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 印志同,邓德祥,胡加如,薛林,陈国清,陆虎华. 2005
[14]玉米自交系414配合力及杂优模式分析. 薛林,印志同,胡加如,陈国清,陆虎华. 2006
[15]玉米选系窄基础材料组配规律的初步研究. 石明亮. 1997
[16]玉米自交系性状的聚类分析. 印志同,薛林,邓德祥,卞云龙,陈国清,陆虎华,黄小兰,石明亮,杨水英. 2004
[17]玉米粗缩病改良新抗源T877的抗性评价. 薛林,陆虎华,彭长俊,孙传星,陈小晖,李波. 2010
[18]5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分析. 陈坚剑,梁长东,王军. 2011
[19]玉米自交系YJ7不同密度下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分析. 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吴嘉点. 2015
[20]高支链淀粉玉米的杂种优势群和杂种优势模式研究. 谢孝颐,薛林,陆虎华,陈国清,谢莉敏,陆冬梅.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糯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分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作者:宋旭东;张舒钰;马亮;马璐;章慧敏;张振良;周广飞;冒宇翔;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
关键词:蛋白质;蛋白质组分;糊化特性;热力学特性;糯玉米
-
玉米苞叶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周广飞;马亮;马璐;张舒钰;章慧敏;宋旭东;张振良;陆虎华;郝德荣;冒宇翔;薛林;陈国清
关键词:玉米;苞叶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优异等位变异;候选基因
-
糯玉米食味品质评价模型的建立
作者:程玉静;王小秋;葛礼姣;仇亮;翟彩娇;宋旭东;张振良;王系艨
关键词:糯玉米;品种;食味品质;评价模型;评价指标
-
长江中下游地区糯玉米花期耐热性鉴定及评价指标筛选
作者:宋旭东;朱广龙;张舒钰;章慧敏;周广飞;张振良;冒宇翔;陆虎华;陈国清;石明亮;薛林;周桂生;郝德荣
关键词:糯玉米;花期耐热性;综合评价;鉴定指标
-
糯玉米茎秆穿刺强度QTL分析与基因组选择
作者:章慧敏;张舒钰;宋旭东;张振良;陆虎华;陈国清;郝德荣;冒宇翔;石明亮;薛林;周广飞
关键词:糯玉米;茎秆穿刺强度;数量性状位点;基因组选择
-
鲜食糯玉米-鲜食大豆不同间作行比配置下产量与综合效益分析
作者:李红梅;冒宇翔;章慧敏;周广飞;张振良;郝德荣;陆虎华;陈国清;薛林;石明亮;黄小兰;宋旭东
关键词: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间作行比;产量;经济效益
-
早熟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通玉1701特征特性及其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
作者:石明亮;周广飞;冒宇翔;陈国清;黄小兰;张振良;宋旭东;章慧敏;郝德荣;陆虎华;薛林
关键词:通玉1701;早熟;优质;多抗;机械化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