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孔清霓 1 ; 黄秋妹 1 ; 张旭 1 ; 黄农荣 1 ; 林道宣 1 ; 刘彦卓 1 ; 蔡汉雄 2 ; 梁权 2 ; 梁友强 2 ; 梁成英 2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广东省农业厅粮油处
关键词: 晚籼稻;旱育稀植;群体动态结构;生育期
期刊名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ISSN: 1005-3395
年卷期: 1996 年 S1 期
页码: 24-32
摘要: 不同育秧方式和插植密度下晚籼稻群体动态结构存在差异。旱育秧群体分蘖速度快,分蘖能力强。稀植可促进个体分蘖多发、有效穗数增多,但旱育稀植并无分蘖早发的优势。旱育稀植使主茎基部叶片变短而上部叶片变长,生育后期叶面积消长平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多。旱育秧、稀植都使主茎叶总数增多,全生育期延长。
- 相关文献
[1]高产早籼稻群体动态结构的差异. 张旭,黄秋妹,黄农荣,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 1999
[2]不同育秧方式和插植密度下早籼稻群体动态结构的研究. 刘彦卓,孔清霓,张旭,黄农荣,林道宣,蔡汉雄,梁权,梁友强,梁成英. 1996
[3]不同育秧方式和插植密度下晚籼稻冠层的透光率比较试验. 姚萍飞,张旭,黄农荣,孔清霓,刘彦卓,蔡汉雄,梁权,梁友强,梁成英. 1996
[4]播种密度和基肥条件对晚籼稻旱育秧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黄农荣,黄秋妹,林道宣,孔清霓,张旭,刘彦卓,蔡汉雄,梁权,梁友强,梁成英. 1996
[5]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李小波,方志伟,张小兰,安康,何琴. 2014
[6]广紫薯1号不同生育期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陈景益,房伯平,符史立,邓彩联,安康. 2008
[7]1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不同生育期白花鬼针草的生物活性. 吴丹丹,冯莉,郭文磊,田兴山. 2019
[8]氮素供给水平对浮板毛管水培樱桃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 史亮亮,聂俊,张长远,郑锦荣,谭德龙,谢玉明,李艳红. 2020
[9]经济作物替代薯稻三熟制早稻对肥料利用、土壤养分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小波,索海翠,赖玉嫦,罗焕明,邓勇兵,安康,李成晨,刘晓津. 2020
[10]广东甜玉米各生育期病虫害防治措施. 陈元生,何黎明,邱道寿. 2003
[11]水稻叶绿素变化与感光性和感温性关系分析. 唐志明,李华军,卢东柏,李志新,李晓方,杨俊. 2009
[12]高产水稻光合速率的变化. 刘彦卓,黄农荣,陈钊明,刘斌,黄秋妹,梁祖杨,邱润恒,张旭,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1999
[13]晚季不同类型高产水稻品种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初报. 刘彦卓,黄农荣,黄秋妹,陈钊明,刘斌,梁祖扬,邱润恒,张旭. 2000
[14]柱花草营养水平变化规律. 丁迪云,张庆智,刘家运,沈玉朗,雷玉叶,陈三有,林坚毅. 1993
[15]玉米不同生育期多旋翼植保无人机防治草地贪夜蛾施药参数优化. 肖勇,王思威,雷春媚,尹飞,彭争科,刘艳萍,李振宇,王潇楠.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毒害艾美耳球虫疫苗ENYS株TaqMan q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靳浩展;肖文婉;廖申权;戚南山;李娟;吕敏娜;蔡海明;胡俊菁;林栩慧;宋勇乐;陈祥杰;朱易斌;尹理君;张健騑;张旭;孙铭飞
关键词:毒害艾美耳球虫;减毒活疫苗;全基因组重测序;分子标记;TaqMan qPCR
-
稻渔共生模式下水稻种植覆盖率对水稻产量和鱼塘水质的影响
作者:李妹娟;吴郁丽;胡香玉;王昕钰;曹明;梁开明;叶群欢;尹媛红;胡锐;潘俊峰;傅友强;钟旭华;刘彦卓;姜志勇
关键词:稻渔共生;水稻;种植覆盖率;品种筛选;产量;鱼塘水质
-
广东省适宜"稻稻油"模式早熟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评价与筛选
作者:彭菁菁;潘俊峰;汪家凯;李妹娟;胡香玉;梁开明;傅友强;刘彦卓;胡锐;王昕钰;叶群欢;尹媛红
关键词:三熟制;“稻稻油”模式;水旱轮作;甘蓝型冬油菜;产量
-
氮肥后移对稻鱼共生模式下水稻和禾花鲤鱼生长及田间水质环境的影响
作者:李妹娟;张汇成;唐颖;王勇尚;叶群欢;尹媛红;胡香玉;胡锐;王昕钰;钟旭华;梁开明;潘俊峰;傅友强;刘彦卓
关键词:稻鱼共生;氮肥后移;产量稳定性;氮肥利用率;鱼肉品质
-
氮肥运筹对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与氮肥吸收利用的关系
作者:胡锐;胡香玉;傅友强;叶群欢;潘俊峰;梁开明;李妹娟;刘彦卓;钟旭华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三控施肥技术;氮利用效率;根系
-
美香占2号在粤北作低桩机收再生稻的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作者:胡香玉;黄振标;钟旭华;梁开明;潘俊峰;刘彦卓;傅友强;胡锐;李妹娟;叶群欢
关键词:美香占2号;再生稻;产量;效益;栽培技术
-
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钟旭华;梁开明;潘俊峰;傅友强;胡香玉;黄农荣;刘彦卓;胡锐;李妹娟;王昕钰;叶群欢;尹媛红
关键词:华南双季稻;低碳高产栽培;温室气体减排;氮高效;节水灌溉;CH4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