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L-THIA模型与3S技术的大亚湾陆域非点源总氮污染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蒋婧媛 1 ; 徐姗楠 2 ; 黄洪辉 2 ; 刘华雪 3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3.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L-THIA模型;3S;非点源;总氮;来源贡献;关键源区;大亚湾

期刊名称: 应用海洋学学报

ISSN: 2095-4972

年卷期: 2019 年 004 期

页码: 558-56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大亚湾为研究对象,采用3S(GIS、RS和GPS)技术划分了汇水区范围并处理获得土地利用、土壤水文单元及降水等下垫面信息,运用L-THIA模型(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nd Non Point Source Pollutant Model)构建了总氮(TN)这一指标的大亚湾汇水区非点源污染模型,并通过径流量与负荷量模拟结果与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大亚湾陆域非点源TN年均负荷量为2 559 t;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建设用地和园地的负荷量和单位面积流失强度均较高,是TN流失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汇水区涉及的11个镇(街)中惠州市稔山镇、平海镇对TN负荷量的贡献合计超过50. 0%,占据了77. 7%的TN流失关键源区,是非点源污染防治需重点关注的区域.来源贡献的定量识别和关键源区的空间识别为大亚湾陆域非点源TN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相关文献

[1]复合垂直潜流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研究. 朱培瑜,许晶,李冰. 2020

[2]悬沙胁迫下菹草去除水体中营养物质效果的研究. 邵留,沈盎绿. 2009

[3]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养殖水体水质因子及原核与真核微生物的动态变化. 夏耘,邱立疆,郁二蒙,谢骏,王广军,余德光,吉红. 2014

[4]东海典型港湾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分析. 王文婷,王朝晖,刘磊,康伟. 2019

[5]威海近海人工鱼礁区沉积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与沉积物质量评价. 褚瑶瑶,张艳,崔正国,陈聚法. 2016

[6]人工模拟不同种植密度下四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对氮、磷的去除. 宋超,裘丽萍,孟顺龙,范立民,胡庚东. 2014

[7]珠江中上游水环境状况分析与评价. 刘乾甫,杜浩,赖子尼,帅方敏,郭霞. 2019

[8]过硫酸钾法在测定网箱养殖沉积物总氮的应用. 王金叶,秦志华,毛玉泽. 2011

[9]青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生源要素分布及污染状况评价. 雷明丹,王朝晖,江涛. 2021

[10]三种微藻的生物量与其细胞氮磷碳的相互关系. 曹煜成,孙志伟,徐煜,胡晓娟,苏浩昌,徐武杰,文国樑,鲁敏,余招龙. 2022

[11]培养基和放养密度对池塘底质及底栖动物的影响. 张萍,周鑫,秦伟,柏爱旭. 2014

[12]大亚湾深水网箱养殖海域表层沉积物碳、氮、磷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估. 葛伟宏,王兴强,苏家齐,朱长波. 2023

[1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底质改良机运行效果评价. 朱浩,刘兴国,吴宗凡,王小冬,程果锋,顾兆俊. 2015

[14]夏季广州池塘氮昼夜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方珍,赖子尼,胡锡永,穆三妞,高原,杨婉玲,王超,庞世助. 2011

[15]规模化浅海养殖水域沉积作用的初步研究. 蔡立胜,方建光,梁兴明. 2003

[16]对虾养殖池沉积环境中TOC、TP、TN和pH及质量评价模型. 袁有宪,辛福言,孙耀,曲克明,崔毅,衣铭明,宋云利,陈碧鹃,陈民山. 2000

[17]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养殖海水中总氮量. 时旭,朱林,程果锋,王小冬,吴宗凡,刘兴国. 2016

[18]上海地区内陆淡水渔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孙振中,陈家长. 2006

[19]对虾养殖池沉积环境中TOC、TP、TN和pH垂直分布. 袁有宪,崔毅,曲克明,辛福言,孙耀,宋云利,衣铭明,陈碧鹃,陈民山. 1999

[20]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现状. 杜飞雁,王雪辉,李纯厚,张汉华,贾晓平.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