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自由取食式转基因甘蔗抗虫性测试方法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文治 1 ; 冯小艳 1 ; 王俊刚 1 ; 赵婷婷 1 ; 沈林波 1 ; 冯翠莲 1 ; 熊国如 1 ; 许莉萍 2 ; 张树珍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2.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转基因;甘蔗螟虫;抗虫实验;Cry1Ab基因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0 年 18 卷 022 期

页码: 7436-744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培育抗虫转基因甘蔗品种是应对甘蔗螟虫危害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由于目前甘蔗螟虫室内驯化饲养体系还不完善,没有稳定可靠的甘蔗螟虫虫源,因此难以进行转基因甘蔗的抗虫室内生物测定.为建立一种简易有效的转基因甘蔗抗虫性测试方法,本研究以前期通过遗传转化获得的转Cry1Ab基因抗虫甘蔗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一种模拟自由取食的实验装置,通过采集野生甘蔗螟虫进行自由取食实验,进行转基因甘蔗的抗虫性测定,实验结果成功证明了转Cry1Ab基因甘蔗植株的抗虫特性.本研究设计的转基因甘蔗抗虫性测试方法无需依赖于室内驯化的甘蔗螟虫,即可进行甘蔗抗虫性测定,方法简单有效,可为其它甘蔗抗虫育种研究中的抗虫温室测试提供借鉴.

  • 相关文献

[1]利用人工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 刘志诚,孙姒纫,王志勇,刘建峰,张良武,张其秀,戴开甲,高镒光. 1985

[2]2013年广西大面积释放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效果调查报告. 袁曦,李敦松,赵云龙,冯新霞,左翀,李世乐. 2014

[3]用人工寄主卵繁殖卵寄生蜂研究的新进展. 刘志诚,孙姒纫,杨五烘,刘建峰,王志勇,王春夏. 1988

[4]甘蔗螟虫生物防治策略展望. 黄启星,张雨良,伍苏然,王俊刚,郭安平. 2012

[5]瓜类蔬菜转基因研究进展. 韩伟,刘娥娥,王亚琴,何晓明. 2010

[6]抗虫转基因甘蔗研究进展. 王继华,曹干,安康,张剑亮,吕冰,武胜燕. 2008

[7]转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左娇,郭运玲,孔华,徐林,周霞,郭安平. 2014

[8]转烟草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烟草的病毒抗性研究. 魏振承,GARYFOSTER. 2000

[9]香蕉ACO反义基因转化夫人指蕉的研究. 胡春华,魏岳荣,盛鸥,邝瑞彬,杨乔松,李春雨,易干军. 2015

[10]蝴蝶兰转基因研究进展. 肖文芳,李佐,尤毅,陈和明,吕复兵. 2012

[11]东莞大蕉超表达拟南芥CBF1基因及其抗寒性检测. 刘凯,胡春华,杜发秀,张玉娥,魏岳荣. 2012

[12]利用CLSM检测GFP基因在家蚕的瞬时表达. 陈智毅,李清兵,陈列辉,廖森泰,李宝瑜,廖琼香. 2000

[13]重要观赏兰科植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朱根发,郭振飞. 2004

[14]转基因RNAi技术在动物抗病毒育种中的应用. 叶明强,邝哲师,赵祥杰,吴福泉,李庆荣,肖阳,罗国庆. 2012

[15]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甘蔗转基因及病害检测中的应用. 王继华,蔡时可,曹干. 2018

[16]生物新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王莹,胡建广,李余良,刘建华,李高科. 2006

[17]东莞大蕉超表达拟南芥GBF1基因及其抗寒性检测. 刘凯,胡春华,杜发秀,张玉娥,魏岳荣,易干军. 2012

[18]转基因水稻基因飘流研究十年回顾. 袁潜华,王丰,姚克敏,裴新梧,胡凝,王志兴,王旭静,柳武革,钱前. 2014

[19]植物聚硒机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彭李顺,曹峥英,杨本鹏,张树珍. 2017

[20]超甜玉米转基因稳定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化植株PCR分析. 李余良,胡建广,苏菁,刘建华.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