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史荣君 1 ; 黄洪辉 1 ; 齐占会 1 ; 胡维安 1 ; 田梓杨 1 ; 戴明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溶藻细菌;锥状斯氏藻;海洋原甲藻;溶藻效应;大鹏湾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
ISSN: 0250-3301
年卷期: 2013 年 34 卷 05 期
页码: 1922-192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从深圳大鹏湾南澳赤潮暴发海域的表层沉积物中分离得到1株海洋溶藻细菌(编号N3),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和常见赤潮生物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为实验藻种,利用液体感染法研究了该株溶藻细菌的溶藻效应及溶藻方式.结果表明,菌株N3对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均无溶藻活性,而菌悬液的体积分数为2%和10%时分别对锥状斯氏藻和海洋原甲藻有较好的溶藻效果,但溶藻现象不同.菌株N3可使锥状斯氏藻的细胞变形,胞内物质分布不均匀并最终死亡;使海洋原甲藻的藻细胞膨胀变形,细胞膜内物质聚集于一端,最终藻细胞破裂死亡.菌株N3对锥状斯氏藻和海洋原甲藻的溶藻方式相同,均以直接溶藻为主.菌株N3的菌悬液以2%、1%和0.1%的体积分数接种到锥状斯氏藻藻液中时,细菌的密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2%处理组中藻细胞在120 h内全部死亡,而1%和0.1%处理组藻细胞的增长率略低于对照组.菌株N3的菌悬液以10%、5%和1%的体积分数接种到海洋原甲藻藻液中时,细菌的密度呈下降趋势,10%和5%处理组中藻细胞至120 h时死亡率分别为78%和70%,而1%处理组的藻细胞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电镜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鉴定结果表明,菌株N3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
- 相关文献
[1]一株溶藻细菌对海洋原甲藻的溶藻效应. 史荣君,黄洪辉,齐占会,胡维安,田梓杨,戴明. 2012
[2]氮限制对三种赤潮藻生长以及种间竞争效应的影响. 王朝晖,梁瑜,姜珊,陈秀梅,李静媚. 2010
[3]溶藻菌A2对4种微藻的溶藻效果分析. 郗建云,曹煜成,李卓佳,文国樑,徐武杰,郑奇宏,李振成,许云娜. 2016
[4]珠江口及邻近海域贝类麻痹性毒素调查. 杨美兰,林燕棠,贾晓平,全桂英. 2002
[5]大鹏湾深水网箱养殖区的污损生物研究. 张汉华,梁超愉,吴进锋,郭根喜,张湛才,贾晓平. 2003
[6]深圳大鹏湾海域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体中多环芳烃残留及其风险评价. 孙闰霞,柯常亮,谷阳光,卢腾腾,杜飞雁,马胜伟,林钦. 2013
[7]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初探. 郑小平,谢骏,刘波,殷国俊,徐跑. 2005
[8]溶藻细菌控藻作用及其在对虾养殖池塘中的应用前景. 王丽花,曹煜成,李卓佳. 2012
[9]蜡样芽孢杆菌对对虾养殖水体微藻群落的调控研究. 王善龙,曹煜成,徐煜,胡晓娟,李卓佳,吴垠.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南海西部不同粒级浮游动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作者:张文博;黄洪辉;巩秀玉;刘华雪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稳定同位素;南海西部
-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度聚类的海水质量状况评价方法研究:以大亚湾为例
作者:赵连玲;刘华雪;饶义勇;廖秀丽;戴明;黄洪辉
关键词:大亚湾;海水质量评价;灰色关联度;层次聚类
-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珠江口南沙海域渔业生物群落营养结构研究
作者:汪慧娟;徐姗楠;张文博;黄洪辉;齐占会;程琪;刘华雪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渔业生物;珠江口
-
养殖池塘退塘还林初期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特征
作者:李玲云;韩婷婷;张黄琛;史荣君;齐占会;李俊伟;刘华雪;熊兰兰;黄洪辉
关键词:退塘还林;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土壤因子
-
春季南沙西南部陆架区主要渔业生物营养结构
作者:邱星宇;刘庆霞;陈作志;蔡研聪;戴守辉;黄洪辉
关键词:南沙西南陆架区;生态位重叠;稳定同位素;营养类群;渔业生物
-
2023年春季南沙珊瑚岛礁主要鱼类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作者:邱星宇;刘庆霞;陈作志;蔡研聪;黄洪辉
关键词:珊瑚岛礁;鱼类;碳氮稳定同位素;营养结构
-
浮筏式牡蛎养殖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功能结构的影响-以大鹏澳为例
作者:饶义勇;赵美榕;旷泽行;黄洪辉;谭萼辉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牡蛎养殖;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生物性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