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香蕉转化中的抗褐化及再生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敬阳 1 ; 张建斌 1 ; 徐碧玉 1 ; 金志强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香蕉;褐化;氮源;激素

期刊名称: 生物技术通报

ISSN: 1002-5464

年卷期: 2008 年 0 卷 05 期

页码: 115-117+1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香蕉在进行遗传转化过程中,外植体容易褐化,从而降低了再生频率,影响到遗传转化的效率。为降低香蕉转化过程中外植体的褐化率,采用香蕉(Musa AAA group cv.Brazilian)未成熟雄花作为外植体,以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当改良的MS培养基中铵态氮与硝态氮(NH4+/NO3-)的摩尔比为20.6:67.6时,具有较强的抗褐化能力。当6-BA浓度为1.0mg/L时,外植体易于诱导出胚状体。

  • 相关文献

[1]不同培养条件对香蕉栽培种南天黄组培苗根系褐化的影响. 郭素霞,程志号,孙长君,龙雪雁,孙佩光,吴琼. 2022

[2]甘蔗组织培养外植体的防褐化措施. 武媛丽,谭贤教,张树珍,杨本鹏. 2013

[3]减少秋石斛在组织培养中的褐化研究. 陈亚鸿,洪磊,陈雄庭. 2009

[4]氯化钠处理延缓鲜切粉葛褐化机理研究. 宋康华,张鲁斌,谷会,贾志伟,常金梅. 2018

[5]火焰兰茎段侧芽离体再生及褐化的研究. 姚婧,刘帆,黄明忠,唐燕琼,杨光穗. 2015

[6]柠檬酸处理对鲜切粉葛褐化保鲜效果研究. 张鲁斌,宋康华,谷会,贾志伟,常金梅,洪克前,候晓婉. 2017

[7]低温下一氧化氮延缓鲜切粉葛褐化效果研究. 宋康华,张鲁斌,冯显爵. 2019

[8]几种不同碳、氮源对隐甲藻生长及二十二碳六烯酸产量的影响. 荣辉,黄惠琴,鲍时翔. 2007

[9]不同碳、氮源对优势藻株Hhw总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的影响. 马帅,胡小文,付莉莉,弓淑芬,谭德冠,张家明. 2011

[10]木薯柱花草间种体系固氮机制和生产效益分析. 郑永清,马旭东,李伯松,薛茂富,陈松笔. 2024

[11]海南岛药用植物海巴戟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符瑞益,张新春,罗大全. 2012

[12]不同培养条件对油茶根际解磷菌6-Y-09溶磷效果的影响. 刘小玉,付登强,贾效成,陈良秋. 2016

[13]椰糠在不同氮源发酵过程中养分变化规律的研究. 陈艳丽,李绍鹏,高新生,肖日新. 2010

[14]油茶根际土壤解磷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 刘小玉,付登强,贾效成,陈良秋. 2016

[15]不同氮源添加对椰子叶堆肥腐殖化效果的影响. 黄小红,焦静,杜嵇华,吴翼,李尊香,刘信鹏. 2024

[16]橡胶炭疽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与碳、氮源关系的研究. 郑肖兰,郑服丛,吴伟怀,李锐,陈瑜,贺春萍. 2010

[17]巴西橡胶树HbMlo9基因的功能. 张宇,何海霞,王萌,潘敏,李晓娜,郑服丛. 2018

[18]巴西橡胶树HbMlo9基因的功能. 张宇,何海霞,王萌,潘敏,李晓娜,郑服丛. 2018

[19]不同消毒剂及激素对黄果西番莲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 黄东梅,吴斌,马伏宁,陈弟,宋顺. 2019

[20]巴西橡胶树HbMYB62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陆燕茜,张冬,王立丰,王纪坤.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