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雷梦林 1 ; 刘霞 1 ; 冯瑞云 1 ; 李欣 1 ; 张晋 1 ; 杨生权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杂粮种质资源发掘与遗传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农艺性状;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20 年 02 期

页码: 638-6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有效利用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质资源,了解不同生态区的冬小麦地方品种在主要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551份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比2个冬麦区的小麦23个性状发现:芒形、幼苗习性、粒质和穗长4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比其他性状高,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南部中熟麦区的芒形、抗倒伏性、穗长和小穗着生密度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茎粗和整齐度多样性指数偏低;中部晚熟麦区的芒形、幼苗习性、穗长和千粒重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株高、小穗着生密度、整齐度和叶姿多样指数偏低。根据材料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经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Ⅳ类群属于矮杆、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丰产亲本材料。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8%,第一主成分反映每穗小穗数和每穗粒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小穗着生密度,第三主成分反映千粒重。本研究对深入探索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 相关文献

[1]甜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王官,赵威军,张阳,邵荣峰,张伟,薛丁丁,范国华,王磊. 2019

[2]黍稷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胡兴雨,陆平,贺建波,王纶,王星玉,张红生,张宗文,吴斌. 2008

[3]冬小麦种质材料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刘新月,裴磊,董双全,卫云宗. 2012

[4]粒用高粱耐盐种质资源鉴选与评价. 范娜,白文斌,彭之东,赵建武. 2018

[5]利用EST-SSR评估糜子资源遗传差异. 石甜甜,何杰丽,高志军,陈凌,王海岗,乔治军,王瑞云. 2019

[6]山羊豆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王俊娥,王赞,王运琦,高洪文,Vladimir Chapurin. 2008

[7]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山西糜子的遗传多样性. 王舒婷,何杰丽,石甜甜,陈凌,王海岗,王瑞云,乔治军. 2019

[8]高粱芽期耐盐指标筛选及耐盐性评价. 穆志新,李萌,秦慧彬. 2017

[9]苦荞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 李荫藩,郑敏娜,梁秀芝,韩志顺. 2016

[10]不同核桃品种脂肪酸组分的化学计量学分析. 李群,张倩茹,尹蓉,王贤萍,胡晓军,高忠东,段泽敏. 2017

[11]不同品种小米淀粉理化特性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张桂英,张喜文,杨斌,张国权,李萍,杜文娟,姜龙波. 2017

[12]晋北区大豆新品系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冯钰,邢宝龙. 2019

[13]粒用高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乔婧,高海燕,李文清,邵强. 2019

[14]玉米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重分析. 李洪,王瑞军,王彧超,郗小倩. 2018

[15]不同玉米品种在晋北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李洪,王瑞军,王彧超,杨志斌,李联梅. 2018

[16]食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多元分析. 贾晓军,丁变红,杨芬,吴新明,雷伟. 2019

[17]晋北地区引种苦荞麦的生态适应性与主成分分析. 王慧,杨媛,石金波,赵萍,郭忠贤,李占成,李荫藩. 2017

[18]春播谷子品种(系)生态适应性鉴定及主成分分析. 吕建珍,马建萍,独俊娥,赵凯,刘晓东,王海岗. 2015

[19]24份山西花生资源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薛云云,白冬梅,田跃霞,权保全. 2017

[20]谷子产量相关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袁峰,杨慧卿,王军,郭二虎.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