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及保水剂配施对贵州辣椒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萌 1 ; 赵欢 1 ; 肖厚军 1 ; 魏全全 1 ; 芶久兰 1 ; 王丽希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辽宁中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辣椒;生物炭;脲酶抑制剂;保水剂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19 年 06 期

页码: 1232-12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究生物炭与不同土壤添加剂配施在贵州黄壤辣椒上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选用酒糟生物炭、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生物炭(FB)、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FBU)或保水剂(FBW)两两配施、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FBUW)三者同时施用对辣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累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F)相比,增施土壤添加剂可显著增加辣椒鲜产,增加幅度17.91%~28.74%,产值增加20 351~29 700元·hm~(-2),增幅为167.14%~243.93%,其中以三者同时施用(FBUW)效果最佳,达到20 938 kg·hm~(-2);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或(和)保水剂配施可降低辣椒果实中硝酸盐含量6.32%~34.00%,以FBUW降幅最大,且三者同时施用还可显著提高果实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F相比,增施土壤添加剂使氮、磷、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13~10.80个百分点、-0.98~8.72个百分点和6.36~27.56个百分点,而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则分别提高了8.09~12.98、16.18~25.97和8.99~14.42 kg·kg~(-1),均以FBUW最佳;与F相比,增施土壤添加剂后的辣椒纯收入提高了0.83%~23.21%,以FBUW效果最佳。综上,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生物炭、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三者同时配施产生的协同效应优于单独施用或两两配施。本研究结果为土壤添加剂在贵州黄壤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保水剂和脲酶抑制剂对贵州高山甘蓝生长的影响. 魏全全,芶久兰,张萌,陈龙,顾小凤. 2022

[2]保水剂在辣椒移栽中的应用效果. 杨红,詹永发,余文忠,涂祥敏,赖卫. 2008

[3]稻秆/稻壳炭育苗基质对辣椒幼苗生长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 王高飞,邢丹,牟玉梅,王永平,周鹏. 2021

[4]生物炭和AM真菌配施对连作辣椒生长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岩,周鹏,白立伟,吴康云,邢丹,郭涛,张成铭. 2020

[5]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辣椒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田筱,张龙芬,王高飞,毛明明,王岩,白立伟,邢丹. 2022

[6]生物炭与不同形态氮肥配施对辣椒产量、品质及镉吸收的影响. 柴冠群,张秀锦,张容慧,王丽,刘桂华,罗沐欣键,范成五. 2023

[7]坡地黄壤施用保水剂的效果研究. 肖厚军,刘友云,徐大地,张文安,严绪成,韦小平. 2000

[8]保水剂不同用量对何首乌扦插育苗的影响试验初报. 何佳芳,芶久兰,王文华,林汉明,李仕忠. 2013

[9]施用不同用量保水剂对烟草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彭菊,王文华,林焕新,林汉明,李仕忠. 2014

[10]"营养钵+保水剂"种植葛藤种苗. 杨义成,蒙正兵,陈培燕. 2019

[11]保水剂用量对贵州旱作覆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萌,魏全全,徐永康,马智黠,张荣华,芶久兰,陈龙,何佳芳. 2019

[12]保水剂对盘江白刺花幼苗根系生长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张宇君,王普昶,尚以顺,张文,邹超,丁磊磊. 2020

[13]干旱胁迫下保水剂对盘江白刺花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张宇君,尚以顺,王普昶,丁磊磊,张文,邹超. 2020

[14]保水剂在贵州喀斯特山区桃树栽培上的应用. 黄伟,张雪,万明长,乔荣,胡丰雪,李锦. 2013

[15]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农业生产的运用. 张萌,刘彦伶,赵欢,肖厚军. 2016

[16]生物炭对幼龄茶苗生长的影响. 陈娟,高秀兵,郭燕,杨春,胡伊然,王家伦. 2016

[17]生物炭与绿肥配施对不同粒径黄壤无机氮含量及其贡献率的影响. 陈云梅,赵堂甫,赵欢,肖厚军,谢婷婷,胡岗,秦松. 2021

[18]减氮配施有机物料对玉米-白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光合特性和产品品质的影响. 陈云梅,赵欢,肖厚军,谢婷婷,秦松,胡岗. 2021

[19]利用生物炭回收沼液中磷素营养的研究进展. 魏全全,芶久兰,张萌,柳玲玲,张邦喜. 2020

[20]生物炭在酸性土壤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洪,朱方宇,赵欢,肖厚军,魏全全,张萌.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