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利用水稻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研究粒型性状与千粒重的相关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颖慧 1 ; 谢永楚 1 ; 董少玲 1 ; 张亚东 2 ; 陈涛 2 ; 赵庆勇 2 ; 朱镇 2 ; 周丽慧 2 ; 姚姝 2 ; 赵凌 2 ; 王才林 2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粒型;粒重;相关性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12 年 28 卷 02 期

页码: 231-23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240个株系组成的TD70(粳稻)/Kasalath(籼稻)F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其千粒重按≤25.0g、25.1~30.0 g、30.1~35.0 g、35.1~40.0 g、≥40.1 g进行分组,并对各组进行粒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个RIL群体中,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4个性状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不同的千粒重范围内,粒型性状对千粒重作用的大小顺序不同。当千粒重≤25.0 g时,粒重的增加主要是靠增加粒长和粒厚,随着粒重的增加,粒长对粒重的作用逐渐变小,而粒宽和粒厚的作用逐渐增大,尤其当千粒重在35.1 g以上时,粒重的增加主要依靠粒宽和粒厚的增大。

  • 相关文献

[1]水稻GLW7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和基因效应分析. 梁文化,孙旭超,陈涛,岳红亮,田铮,赵凌,赵庆勇,赵春芳,朱镇,张亚东,王才林. 2020

[2]特大粒水稻材料粒型性状的QTL检测. 张颖慧,董少玲,陈涛,赵庆勇,朱镇,周丽慧,姚姝,赵凌. 2013

[3]水稻粒型基因GW2和GS3遗传效应分析. 张善磊,赵春芳,赵凌,胡庆峰,顾明超,梁文化,路凯,张亚东,王才林. 2017

[4]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粒型QTL. 朱文银,杨德卫,林静,赵凌,张亚东,朱镇,陈涛,王才林. 2008

[5]水稻强优势恢复系9311粒重的诱变改良. 陈忠明,王秀娥. 2005

[6]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刘金波,胡文德,王宝祥,杨波,方兆伟,秦德荣,徐大勇. 2014

[7]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薛艳凤,陆江锋,吕川根,金军,邹江石,朱庆森. 2001

[8]水稻粒重的粒位效应及遗传分析. 张亚东,王才林,林静,张宏根,汤述翥. 2007

[9]水稻年度间产量波动与生长季气象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衣政伟,田鹏飞,邓孟珂,费玉娟,王政权,王显,胡中泽,杨大柳,赵蓓. 2021

[10]江苏淮北地区粳稻产量与干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张斯梅,顾克军,顾东祥,张传辉,许博,张恒敢,于建光,杨四军. 2018

[11]南方90份秋播区蚕豆粒型性状的SSR关联分析. 刘金洋,周琰琰,林云,刘萌萌,薛晨晨,陈景斌,闫强,吴然然,陈新,袁星星. 2023

[12]麦秸还田与氮肥运筹对超级稻强弱势粒粒重与品质的影响. 陈培峰,董明辉,顾俊荣,惠锋,乔中英,杨代凤,刘腾飞. 2012

[13]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粒重的影响. 文廷刚,陈昱利,杜小凤,吴传万,钱新民,吴雪芬,王伟中. 2014

[14]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15]不同密肥条件下通粳981产量构成因子分析(英文). 周根友,杨红燕,夏华,陈启康. 2017

[16]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粒重因子的环境模型解析及生态特征分析. 吕川根,宗寿余,胡凝,邹江石,姚克敏,唐卫亚. 2008

[17]7个弱筋小麦品种千粒重的遗传分析. 姚金保,杨学明,姚国才,钱存鸣. 2007

[18]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9]甘薯贮藏期呼吸强度与主要品质的变化研究. 朱红,李洪民,张爱君,唐忠厚,孙健,徐飞,史新敏. 2010

[20]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杨加银,徐海风.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