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海燕 1 ; 孙善文 2 ; 杜艳萍 3 ;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
2.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
3.查哈阳农场科研所
关键词: 玉米;嫩单11;品种选育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07 年 2007 卷 03 期
页码: 110-111+130
摘要: 嫩单11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于1997年选育,2005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嫩单11(原代号为NG-2),出苗至成熟120 d左右,需要≥10℃活动积温2 450℃。经过多年试验示范研究:表现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突出优点。适宜黑龙江省西部第二积温带种植。
- 相关文献
[1]优质高抗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鹏玉14的选育. 王俊强. 2021
[2]玉米新品种边单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吴瑶,巩双印,张崎峰,陈海军,陈凤芝,吴晓彬,李金良. 2021
[3]早熟、高产、适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龙育82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吴建忠,李东林,杨国伟,李文华. 2019
[4]高产玉米新品种龙单97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王明泉,李春霞,龚士琛,苏俊,闫淑琴,李国良,付立新,扈光辉,任洪雷,胡少新,杨剑飞,刘畅. 2020
[5]青饲和青贮专用玉米品种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宋锡章. 2003
[6]玉米新品种江单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 2007
[7]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黑育1号的选育研究. 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林红,潘丽艳. 2007
[8]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龙辐玉4号的选育及应用. 祁永红,李春秋,王巍,武博. 2005
[9]早熟玉米新品种龙辐玉8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赵韦,李春秋,祁永红,王巍,王巍,武博. 2013
[10]国审玉米新品种富尔21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徐婷,王玉杰,常大军,王俊强,韩业辉,周超,马宝新,李铁. 2023
[11]玉米新品种龙单35的选育与应用. 张建国,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赵伟,李树军,蔡泉. 2006
[12]早熟春玉米杂交种龙单20的选育及应用. 苏俊,李春霞,龚世琛,宋锡章,李国良,扈光辉,钟占贵,王明泉. 2003
[13]高产、优质、抗病玉米新品种龙育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孙德全,李绥艳,林红,马延华,潘丽艳. 2007
[14]合玉19玉米新品种选育. 王立秋,任宪国,孟凡祥,田心久,蒋佰福,朱忠林,王谦玉. 2001
[15]玉米新品种江单4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波,陈喜昌,张宇,张立国. 2009
[16]早熟高产玉米新品种龙育10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马延华,孙德全,李绥艳,林红,潘丽艳,李东林,杨国伟. 2017
[17]国审玉米新品种富单92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周超,常大军,李海涛,钱光明,李铁,王俊强,韩业辉,徐婷. 2023
[18]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龙高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树军,曹靖生,史桂荣,郭晓明,张建国,赵伟,蔡泉. 2007
[19]优良早熟玉米自交系KL3及其衍生系利用. 刘兴焱,杨耿斌,何长安,纪春学,王辉,张恒,陈晶珉,姚依彤,姜俊凤. 2017
[20]玉米的边际效应指数及其在选育耐密品种上的应用. 樊景胜.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47的选育
作者:周超;王俊强;韩业辉;徐婷;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于运凯
关键词:玉米;嫩单47;选育;特征特性;早熟;高产
-
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嫩单3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作者:周超;王俊强;韩业辉;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许健;于运凯;徐婷
关键词:嫩单31号;玉米;杂交种;选育;栽培技术
-
矮秆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嫩单39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作者:韩业辉;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于运凯;许健;周超;徐婷;丁昕颖
关键词:嫩单39;玉米;杂交种;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
半干旱区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孙善文
关键词:秸秆覆盖;免耕;土壤性状;经济效益
-
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徐婷;王俊强;马宝新;韩业辉;周超;孙善文;曲忠诚;丁昕颖
关键词:种衣剂;玉米幼苗;抗氧化酶
-
抗病宜机收玉米新品种嫩单37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韩业辉;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于运凯;许健;周超;徐婷;丁昕颖
关键词:嫩单37;玉米;杂交种;选育过程;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
玉米杂交种嫩单29的选育
作者:于运凯;马宝新;刘海燕;孙善文;王俊强;韩业辉;许建;周超;王力达;王连霞;谭可菲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嫩单29;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