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和增产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孔祥英 1 ; 马鸿翔 2 ; 张旭 2 ; 喻大昭 3 ; 朱志凌 1 ; 张文杰 1 ; 宋早芹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仪征市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站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农业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关键词: 赤霉病;戊唑醇;多菌灵;病情指数;产量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14 年 26 卷 04 期

页码: 68-71

摘要: 通过2013年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药剂戊唑醇用量的逐级增加,赤霉病病情指数逐渐减小,病害发生逐渐减轻,药剂防治效果逐级显著。与对照相比,喷施240g/hm2戊唑醇或喷施90 g/hm2戊唑醇与375 g/hm2多菌灵的混合药剂可分别使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数降低60.84%和67.09%,病穗率降低34.32%和35.61%,产量增加3.19%和5.70%,说明戊唑醇对赤霉病防治效果较好,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替代品种。

  • 相关文献

[1]2013年湖北省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和戊唑醇的敏感性. 龚双军,杨立军,向礼波,史文琦,汪华,曾凡松,张学江,薛敏峰,喻大昭. 2014

[2]2018年湖北省小麦赤霉菌群体组成及杀菌剂敏感性检测. 赵亚男,邹艾洪,龚双军,刘伟,瓮巧云,袁军海,范洁茹,周益林. 2021

[3]大麦赤霉病及其研究进展. 喻大昭. 2006

[4]阳离子对戊唑醇在水溶液中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刘军,吴坚,花日茂,汤锋,操海群,夏海军. 2007

[5]氯啶菌酯与戊唑醇混合物对水稻稻瘟病菌的联合毒力及防效. 向礼波,龚双军,史文琦,喻大昭,周明国,元维军. 2014

[6]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柑橘中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的残留. 刘军,刘骞,程运斌,沈菁,陈鑫. 2018

[7]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稻秸秆、糙米、稻壳和土壤中戊唑醇残留. 刘军,沈菁,刘建. 2010

[8]田水中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的测定. 胡西洲,彭西甜,王小飞,沈菁,夏虹. 2014

[9]五种植物免疫诱抗剂对戊唑醇减量增效的研究. 王佐乾,吕亮,杨小林,常向前,许婷,陈俊丞,曾德林,潘龙其,张舒. 2024

[10]麦类赤霉病研究进展. 喻大昭. 2009

[11]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致病种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杨立军,冯洁,张旭,曾凡松,向礼波,汪华,喻大昭. 2011

[12]小麦新品种鄂麦170抗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刘易科,朱展望,佟汉文,冯承官,宁富豪,陈泠,邹娟,张宇庆,杨立军,高春保. 2017

[13]小麦赤霉病抗性改良研究进展.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陈泠,邹娟,张宇庆,焦春海,高春保. 2016

[14]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刘易科,佟汉文,朱展望,陈泠,邹娟,张宇庆,高春保. 2016

[15]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分析. 朱展望,杨立军,佟汉文,唐道廷,刘易科,汪华,陈泠,张宇庆,高春保. 2014

[16]中国小麦品种抗赤霉病基因Fhb1的鉴定与溯源. 朱展望,徐登安,程顺和,高春保,夏先春,郝元峰,何中虎. 2018

[17]湖北小麦品种赤霉病抗性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朱展望,朱伟伟,佟汉文,刘易科,陈泠,杨立军,汪华,张宇庆,邹娟. 2015

[18]55个小麦主栽及后备品种抗赤霉病评价与籽粒DON毒素含量分析. 史文琦,刘美玲,郑磊,张强,喻大昭,龚双军,杨立军. 2024

[19]基于矮败小麦分子育种策略培育黄淮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0. 买春艳,刘易科,刘宏伟,李洪杰,杨丽,吴培培,周阳,张宏军. 2024

[20]苹果中多菌灵、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廖涛,杨玉平,程薇,熊光权,金士威,方玲,耿胜荣,李新,林若泰,李露,杨洁.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