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江苏淮北地区水稻不同种植方式下光合物质生产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丁震乾 1 ; 孙克新 1 ; 常勇 1 ; 周兴根 1 ; 黄忠勤 1 ; 王波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种植方式;光合物质生产;产量;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5 年 43 卷 06 期

页码: 62-6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以江苏省苏北、苏中地区主推的4个中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直播、机插、手栽共12个处理,于2012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试验基地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的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特征。主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群体干物质质量在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基本为手栽最大,机插次之,直播最小,并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差异越来越大;单茎干物质质量在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最大,直播最小。在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的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表现为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提高;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不同种植方式的水稻有效叶面积率间没有明显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表现为手栽极显著高于机插,机插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均表现为手栽最大,直播最小;不同种植方式下水稻产量差异极显著,手栽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

  • 相关文献

[1]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建,魏亚凤,杨美英,石春林. 2010

[2]淮北地区麦茬钵苗机插水稻的增产优势及其形成特征. 周兴根,张洪程,常勇,孙克新,黄忠勤,丁震乾,王波. 2015

[3]二氢卟吩铁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抗渍害能力的影响. 车阳,蒋伟勤,李可,文廷刚,杨文飞,杜小凤,顾大路,徐永刚,杨威. 2023

[4]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 刘红江,陈留根,朱普平,盛婧,张岳芳,郑建初. 2011

[5]中国不同植稻方式形成和优劣分析以及在麦稻两熟地区的应用. ZHENG Kewu,郑克武. 2011

[6]不同生产条件下留茬高度对水稻秸秆可收集量的影响. 顾克军,杨四军,张斯梅,许博,陈涓,张恒敢. 2011

[7]中国不同植稻方式的形成和优劣分析及在麦稻两熟地区的应用. 郑克武. 2010

[8]春玉米不同品种及种植方式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刘建,周根友,徐少安. 2002

[9]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菜产量形成与花后氮素积累运转比较. 孙华,黄萌,陈培峰,张建栋,乔中英,宋英,沈明星. 2016

[10]种植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泗稻15号产量性状的影响. 陈春,李敏,陈卫军,赖上坤,王磊. 2019

[11]不同种植方式对鲜食蚕豆产量及生长的影响. 李波,石晓旭,刘建,杨美英,王学军,魏亚凤. 2020

[12]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徐薯22的选育与栽培要点. 马代夫,谢逸萍,李洪民,李秀英,李强,马飞. 2003

[13]密度与种植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 王春云,耿安红,郭树庆. 2013

[14]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中氯吡硫磷降解影响研究. 刘腾飞,杨代凤,毛健,康慧敏,范君. 2017

[15]江苏沿江地区以大麦为主体的间套作种植方式初探. 江银荣,潘宝国,魏亚凤,陆惠康. 2011

[16]中棉所70生育特性及适宜种植方式分析. 张培通,袁有禄,刘瑞显,龚举武,商海红,李俊文,石玉真. 2012

[17]太湖地区稻田主要种植方式氮磷径流损失及经济效益分析. 朱普平,常志州,郑建初,陈留根. 2007

[18]菲律宾以稻为基础的种植制度能量平衡状况. 赵强基,D.P.Garrity,王增远. 1993

[19]水稻穗前稻飞虱省力化防控技术可行性评价. 张国,于居龙,束兆林,赵来成,缪康,庄义庆,姚克兵,方继朝. 2019

[20]现阶段作物生产的生态与经济效益评估——以江苏省为例. 盛婧,郑建初,陈留根,马康贫.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