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雨养农田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建军 1 ; 樊廷录 1 ; 赵刚 1 ; 党翼 1 ; 王磊 1 ; 王勇 1 ; 李尚中 1 ; 程万莉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长期定位施肥;耕作方式;有机肥;化肥;产量;生理指标

期刊名称: 草业学报

ISSN: 1004-5759

年卷期: 2018 年 07 期

页码: 175-18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 相关文献

[1]有机肥替代化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孙桂兰,孙桂兰,冯克云,赵欣欣,王占彪,李亚兵. 2020

[2]旱作区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粮饲兼用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边金霞,王平. 2024

[3]甘肃省有机肥和化肥生产利用现状及对策. 赵欣楠,车宗贤,杨君林,冯守疆,张旭临. 2018

[4]水分亏缺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对棉花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宁,冯克云,南宏宇,丛安琪,张铜会. 2023

[5]耕作方式与施肥对陇东旱塬冬小麦-春玉米轮作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张建军,王勇,樊廷录,郭天文,赵刚,党翼,王磊,李尚中. 2013

[6]陇东黄土旱塬不同耕作方式及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建军,王勇,唐小明,樊廷录,李尚中,党翼,王磊. 2010

[7]耕作方式和施氮量对旱地冬小麦开花后干物质转运特征、糖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张礼军,鲁清林,张文涛,白玉龙,周刚,汪恒兴,杨长刚. 2018

[8]夏休闲不同耕作方式对麦田土壤水分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李尚中,樊廷录,王勇,党翼,王磊,唐小明,赵刚,张建军. 2011

[9]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春小麦的水分利用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罗爱花,郭贤仕,柴守玺. 2008

[10]秸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旱地春玉米 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建军,党翼,赵刚,樊廷录,王磊,程万莉,李尚中,王淑英,雷康宁,张朝伟. 2019

[11]密度与氮肥运筹对陇东旱塬全膜双垄沟播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建军,樊廷录,党翼,赵刚,王磊,李尚中. 2015

[12]农田旧膜再利用方式对胡麻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闫志利,吴兵,党占海,陈永军,令鹏,牛俊义. 2012

[13]控释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对高海拔区夏莴笋生长发育的影响. 蒯佳琳,张玉鑫,王晓巍,张俊峰,马彦霞,于庆文. 2018

[14]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冯守疆,赵连芝,刘占鑫,赵欣楠,杨君林,张旭临. 2019

[15]不同有机肥对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杜少平,马忠明,薛亮. 2019

[16]黄绵土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磷肥投入阈值研究. 杨志奇,刘莺,罗照霞,俄胜哲. 2014

[17]有机肥与氮肥配施对膜下滴灌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罗双龙,马忠明,薛亮,连彩云,唐文雪,王智琦,杜少平. 2021

[18]水分亏缺下化肥减量配施有机肥对棉花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冯克云,王宁,南宏宇,高建刚. 2021

[19]钾肥与有机肥配施对兰州百合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罗俊杰,王炜,陈军,叶春雷. 2020

[20]增施有机肥对全膜覆土穴播春小麦水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尹嘉德,侯慧芝,张绪成.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