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果实风味物质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密珍 1 ; 生静雅 1 ; 袁骥 1 ; 王壮伟 1 ; 钱亚明 1 ; 吴伟民 1 ; 王静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关键词: 草莓;自然五倍体;香气;糖;酸

期刊名称: 园艺学报

ISSN: 0513-353X

年卷期: 2010 年 37 卷 04 期

页码: 613-6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中国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黑1与黑6的成熟果实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及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分析果实香气、糖、酸成分。结果表明,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含11类92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大于1%的成分有5类共22种,其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己酸乙酯、乙酸桃金娘烯醇酯、2–戊酮、甲基壬基甲酮、乙醇、2–庚醇、1–己醇、(E)–2–己烯–1–醇、己醛、(E)–2–己烯醛、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是主要的香气物质,与东方草莓黑10(4x)、东北草莓吉12(2x)相比,3–甲基丁酸乙酯为自然五倍体试材所特有,而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2–戊酮、2–庚醇、1–己醇、(E)–2–己烯–1–醇的相对含量较高;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的主要糖成分为果糖,其次为葡萄糖,蔗糖最少,山梨醇在两份野生资源中差异较大;苹果酸为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的主要酸成分,其含量占总酸含量的86%以上。

  • 相关文献

[1]套袋对翠冠梨果实外观色泽及糖、酸含量的影响. 盛宝龙,蔺经,程进,杨青松,李晓刚,李慧,王中华,付蓉. 2010

[2]不同成熟期黄肉桃糖酸组分的测定. 钱巍,严娟,马瑞娟,俞明亮,蔡志翔. 2015

[3]植物中糖信号及其对逆境调控的研究进展. 李霞,谢寅峰. 2016

[4]脱落酸和己糖激酶抑制剂对高表达C_4-PEPC转基因稻苗耐旱性的影响. 吴敏怡,李霞,何亚飞,张琛,严婷. 2017

[5]高效液相色谱搭载可变波长检测器测定桃果肉中糖组分. 严娟,蔡志翔,马瑞娟,张斌斌,沈志军,郭绍雷,俞明亮. 2015

[6]糖对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张君成,陈志谊,王忠文,廖咏梅,蓝绍明. 2009

[7]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糖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分析. 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蔡志翔,宋宏峰,李晓. 2007

[8]玉米芯诱导米根霉生成葡萄糖淀粉酶的研究. 崔莉,朱海军,李大婧,高小女,郁萌,刘春泉. 2013

[9]红肉桃与其他肉色类型桃糖酸组分的比较. 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蔡志翔,许建兰. 2012

[10]油蟠桃组合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糖酸性状QTL分析. 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蔡志翔,许建兰. 2010

[11]荠菜芳香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与分析. 薛妍君,张丽,冯莉,姜丽,郁志芳. 2015

[12]典型名优绿茶香气化学研究进展. 孙灵湘,董明辉,顾俊荣,杨代凤,王梅馨. 2019

[13]采收成熟度对'金艳'猕猴桃果实品质及香气成分的影响. 陈成,王依,杨勇,阎永齐. 2020

[14]葡萄酒酿造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糖苷酶活分析. 潘超,高庆超,梁颖,张志勇,施露,李亚辉. 2023

[15]草莓粗酶液促进发酵改善秋季红茶的理化品质. 艾仄宜,李荣林,叶禹彤,赵飞,马圣洲,庞夫花,穆兵,杨亦扬. 2021

[16]南通地区大棚草莓—厚皮甜瓜一年两熟高效栽培技术. 刘水东,姜永平. 2013

[17]草莓健康育苗技术方案. 吉沐祥,吉俄文,王建华. 2017

[18]大棚草莓—芹菜高效栽培技术. 刘水东. 2013

[19]草莓果实中BG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郭正兵,韩柏明,霍恒志. 2016

[20]草莓宝在草莓上的应用效果. 徐建明,顾大路,钱新民,杜小凤,朱金芳,王伟中.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