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高体(鱼师)(Seriola dumerili)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及结构特征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开杰 1 ; 徐永江 1 ; 崔爱君 1 ; 柳学周 1 ; 姜燕 1 ; 王滨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浙江海洋大学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 高体(鱼师);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比较分析;系统发育分析

期刊名称: 海洋与湖沼

ISSN: 0029-814X

年卷期: 2022 年 01 期

页码: 120-13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快速有效鉴别(鱼师)属鱼类物种、加强(鱼师)鱼遗传多样性管理与种质资源保护,通过Illumina测序技术,获得了东海海域养殖高体(鱼师)(Seriola dumeril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16 530bp),碱基组成为A (26.83%)、G (17.6%)、C (30.04%)和T (25.53%), A+T含量为52.36%,且非编码控制区(D-loop)A+T富含61.64%,表现明显的AT偏好性。与其他硬骨鱼一样,高体(鱼师)线粒体基因组包含13条蛋白编码基因, 22个tRNA基因, 2个rRNA基因,除ND6、tRNA~(Gln)、tRNA~(Ala)、tRNA~(Asn)、tRNA~(Cys)、tRNA~(Tyr)、tRNA~(Ser)、tRNA~(Glu)、tRNA~(Pro)基因外,其余均位于H链编码;蛋白编码基因中,除COⅠ、COⅡ和ND5的起始密码子分别为ATC、ATA和ATA外,其余10个蛋白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G,以典型的TAA和TAG为终止密码子,在ND4和Cytb中存在不完全密码子T;除tRNA~(Ser)-GCT外,其余21个tRNA均为典型三叶草二级结构。比较中国和日本海域高体(鱼师)线粒体基因组发现, CO Ⅰ、CO Ⅱ和ND5蛋白编码基因在起止位置、片段长度及起止密码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与同属的黄条(Seriola aureovittata)和五条(鱼师)(Seriola quinqueradiata)的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编码基因进行两两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鱼师)属鱼类的蛋白编码基因的相似性在85%~100%之间。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成功将高体(鱼师)与其他(鱼师)属鱼类有效区分,高体(鱼师)与长鳍(鱼师)同属一支,亲缘关系最近;黄条(鱼师)和五条(鱼师)聚为一支,亲缘关系最近。

  • 相关文献

[1]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构分析和系统发育关系探讨. 宁子君,刘玉萍,张书飞,高天翔,杨天燕. 2022

[2]深水网箱高体(鱼师)养殖试验报告. 陶启友,郭根喜,周学家. 2005

[3]瓦氏黄颡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 李林,梁宏伟,李忠,罗相忠,呼光富,张志伟,朱媛媛,邹桂伟. 2011

[4]一种乌鳢与斑鳢线粒体PCR-RFLP鉴定方法. 董传举,张松皓,陈坤慈,宋迎楠,徐鹏. 2014

[5]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特征. 柳淑芳,吴仁协,朱玲,庄志猛. 2010

[6]7种金鱼线粒体基因组比较. 赵莹莹,郑先虎,匡友谊,马立鸣,何川,朱晓琛,董婧,魏华,孙效文. 2018

[7]基于mtDNA全序列的南方大口鲇进化分析. 梁宏伟,李林,李忠,邹桂伟,刘小林. 2011

[8]拟腹吸鳅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与系统发育分析. 宋小晶,凌建忠. 2024

[9]黄条鰤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结构特征分析. 史宝,柳学周,刘永山,张言祥,高全义,徐永江,王滨,姜燕,宋雪松. 2019

[10]石斑鱼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及系统发育信息评估. 黄小林,吕国敏,刘付永忠,李涛,蔡云川,马志洲,黄忠. 2013

[11]南方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与骨鳔鱼类分化时间的估算. 周传江,王绪祯,汪登强,何舜平. 2011

[12]基于美洲和中国大鲵转录组序列的线粒体基因组组装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陈军,苏胜彦,张希昭,纪垠竹,王辉微,朱丽雅,张晏江,薛浩鑫,孙阿君,华风雷. 2017

[13]尼罗罗非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系统进化分析. 杨丽萍,卢迈新,叶星,朱华平,高风英,莫媛媛,黄樟翰. 2010

[14]七种骨舌鱼核糖体序列特征及遗传发育分析. 杨叶欣,刘奕,刘超,宋红梅,汪学杰,牟希东. 2022

[15]帘蛤科4种养殖蛤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种间关系的fAFLP分析. 彭永兴,程汉良,夏德全,吴婷婷,孟学平,吉红九,董志国. 2008

[16]含油废水中一株高效油脂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 游游,朱琳,张艳,张游,唐学玺,肖慧. 2010

[17]斑马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鉴定、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 刘春,李凯彬,王庆,任燕,石存斌,吴淑勤. 2013

[18]15株鱼源致病性鱼诺卡氏菌的聚类分析. 满其蒙,冯娟,区又君,苏佩亭,徐力文. 2013

[19]斑石鲷卵鞭虫病病原的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付泉洁,范超,谢国驷,叶仕根,史成银. 2017

[20]帘蛤科贝类rDNA内转录间隔区序列的研究(英文). 程汉良,夏德全,吴婷婷,孟学平,吉红九,董志国.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