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拟澳洲赤眼蜂和短管赤眼蜂在菜芯地的扩散动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何余容 1 ; 吕利华 2 ; 庞雄飞 1 ;

作者机构: 1.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

2.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

关键词: 拟澳洲赤眼蜂;短管赤眼蜂;小菜蛾;扩散动态

期刊名称: 昆虫天敌

ISSN: 44-1190/Q

年卷期: 2000 年 22 卷 03 期

页码: 2-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在不同生长期的菜芯地释放赤眼蜂防治小菜蛾 ,当蜂量为 2 0 0 0头 /点时 ,拟澳洲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 (寄生率大于 60 %) ,苗期为 3米 ,生长中期和收获期为 4米。短管赤眼蜂在田间的有效扩散距离 ,苗期和生长中期为 4米 ,收获期为 5米 ,较拟澳洲赤眼蜂具有更强的扩散能力

  • 相关文献

[1]两种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和种间竞争. 何余容,吕利华,陈科伟. 2005

[2]短管赤眼蜂对小菜蛾卵的寄生率模型. 何余容,吕利华,庞雄飞. 2001

[3]利用人工卵繁殖拟澳洲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 刘志诚,孙姒纫,王志勇,刘建峰,张良武,张其秀,戴开甲,高镒光. 1985

[4]小菜蛾饲养研究进展. 张宝鑫. 2001

[5]不同性诱剂诱芯对小菜蛾引诱效果研究. LI Zhen-Yu,李振宇,谌爱东,SHEN Ai-Dong. 2011

[6]广东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研究. 冯夏,陈焕瑜,吕利华,莫严,卢悦昌,谢齐贺,张小雄. 2001

[7]广州地区小菜蛾发生量预测模型研究. 包华理,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陈伟平,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虞皓,广东省无公害蔬菜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王少毅,何文彪,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 2005

[8]一种小菜蛾虫霉菌的研究初报. 吕利华,冯夏,陈焕愉,何余容,庞雄飞. 2000

[9]基于非生物因子的小菜蛾种群发育模型研究进展. 李振宇,Myron P.Zalucki,胡珍娣,尹飞,陈焕瑜,林庆胜,冯夏. 2015

[10]区域性小菜蛾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李振宇,冯夏. 2016

[11]小菜蛾种群生命表及药剂作用评价. 王维专,陈伟平,陶方玲,吴伟坚. 1992

[12]不同温度理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毒力测定. 陈焕瑜,高琴. 1999

[13]小菜蛾化学信息素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 戴建青,韩诗畴,杜家纬. 2010

[14]两种不同化学农药抗性背景小菜蛾对BtCry1Ac蛋白敏感度的比较. 许国升,王翠翠,张贤,束长龙,李振宇,史雪岩,张杰. 2017

[15]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与苏云金芽胞杆菌桶混对不同地区抗性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胡虓,王晓辉,孙刚忠,周莉,潘渝,刘守德,李青,金海燕,尹飞,李振宇,谌爱东,谢圣华,刘华梅. 2017

[16]广东蔬菜害虫综合治理研究进展. 李振宇,肖勇,冯夏. 2020

[17]蠋蝽对小菜蛾幼虫的捕食作用. 唐艺婷,郭义,潘明真,毛建军,陈红印,张礼生,王孟卿. 2020

[18]玫烟色棒束孢SCAU-IFCF01产酶特性研究. 雷妍圆,吕利华,何余容. 2017

[19]天山菌素对小菜蛾和三化螟的杀虫活性试验初报. 周小毛,张扬,肖汉祥,谢双大. 2002

[20]颗粒体病毒对不同蔬菜上小菜蛾实验种群的控制作用. 吕利华,冯夏,陈焕瑜,何余容.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