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耿坤 1 ; 张斌 1 ; 余杰颖 1 ; 吴石平 2 ;
作者机构: 1.贵阳市植保植检站
2.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杀菌剂;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期刊名称: 中国马铃薯
ISSN: 1672-3635
年卷期: 2011 年 25 卷 02 期
页码: 112-114
摘要: 由于长期使用几种广谱性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导致该病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防效降低。为筛选高效、经济、安全的杀菌剂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试验选取了18.7%烯酰.吡唑酯WG、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72%甲霜灵锰锌WP、75%代森锰锌WG 4种药剂,设置高、中、低不同浓度,高浓度施药2次,中低浓度施药3次进行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8.7%烯酰.吡唑酯WG高、中、低浓底的防效分别为71.08%、73.03%、69.04%;其次为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防效分别为62.09%、74.53%、64.65%,72%甲霜灵锰锌WP的防效分别为56.91%、71.71%、66.87%;75%代森锰锌WG的防效分别为46.52%、70.38%、68.85%。其中18.7%烯酰.吡唑酯WG和68.75%氟吡菌胺.霜霉威SC防效较好,其余2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均有一定的防效,建议生产上轮换使用。
- 相关文献
[1]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快速评价方法初探. 吴石平,何永福,陈小均,杨学辉,何海永,袁洁. 2009
[2]6种杀菌剂防治苹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英文). 郑伟,吴亚维,王彬,杨飞. 2014
[3]马铃薯晚疫病防治不同药剂、不同浓度田间药效比较. 彭慧元,李标,颜兴贵,雷尊国. 2013
[4]21个马铃薯品系比较试验初报. 李标,雷尊国,彭慧元,李飞. 2013
[5]马铃薯抗晚疫病转基因研究进展. 蒋敏华,杨清,李丽,黄先群. 2006
[6]马铃薯晚疫病研究进展. 柳玲玲,芶久兰,秦松. 2016
[7]马铃薯主要病害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邓仁菊,邓宽平,何天久,雷尊国,陈恩发. 2014
[8]转hrap基因马铃薯获得晚疫病抗性研究. 黄先群,蒋敏华,陈坚,朱振宇,李丽,林忠平. 2011
[9]部分马铃薯主栽品种田间抗晚疫病性初步鉴定. 詹金碧,江健,石声俊,冯雪松,刘霞,吴石平,何海永. 2009
[10]大方县马铃薯主栽品种晚疫病的抗性监测. 罗文忠,毛国军,杨晓风,李蔚传,陈恩发. 2015
[11]云贵高原山地春马铃薯多灾种应急联合调控技术. 芶久兰,何佳芳,马智黠,徐永康,陈龙,周瑞荣. 2020
[12]六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效果分析. 廖遥,陈恩发. 2023
[13]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研究. 何永福,何庆才,胡辉,李颖,马永林,马永操. 2003
[14]威宁地区早熟马铃薯费乌瑞它晚疫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 朱树国,邓宽,丁海兵. 2010
[15]15%乐·氯乳油防治花菜菜青虫试验调查. 王庆忠,凃祥敏,杨昌琼. 2016
[16]植物浸提液防治茶棍蓟马药效试验初报. 姚雍静,卢天国,郭灿,何莲,高秀兵. 2010
[17]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邓宽平,范士杰,雷尊国. 2006
[18]火龙果炭疽病药效筛选试验. 韦茜,蔡永强,钟杰,陈家龙,金吉芬. 2007
[19]不同杀虫剂防治火龙果桑白蚧田间药效试验(英文). 郑伟,王彬,杨飞,马骁,李兴忠,金吉林. 2016
[20]木豆花实期钻蛀性害虫的新农药筛选与防治. 龚德勇,周明强,班秀文,刘凡值,周正邦.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云南省昆明市玉米白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作者:赵玳琳;吴石平;何海永;吴迅;谭清群;李继业;陈泽辉
关键词:玉米;E. sorghinum;E. dendrobii;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分子鉴定
-
贵州火龙果病毒检测及侵染类型分析
作者:李淳;安星宇;黄露;吴石平;王莉爽
关键词:火龙果;病毒;检测;复合侵染
-
侵染贵州番茄的辣椒褪绿病毒分子鉴定与分析
作者:田雨;李淳;吴石平;黄露;安星宇;王莉爽
关键词:番茄;辣椒褪绿病毒;病毒鉴定;序列分析
-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MLVA分型引物的筛选及验证
作者:姚令;王海;黄露;安星宇;陈文;王莉爽;薛原;吴石平
关键词: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引物;筛选
-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作者:任静;宋莉莎;刘思睿;耿坤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杀菌剂;毒力测试
-
贵州红阳猕猴桃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作者:黄露;安星宇;熊鑫;姚令;何海永;吴石平
关键词:猕猴桃;棒孢叶斑病;鉴定;药剂筛选
-
猕猴桃溃疡病菌不致病菌株G230的鉴定及形成原因分析
作者:谢婷;吴石平;张清华;王紫颖;莫祥恺;杨再福;赵志博;黄丽丽
关键词:猕猴桃溃疡病;致病性;转座子;Ⅲ型分泌系统;hrpS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