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耕作措施对太行山雨养生态区春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冯瑞云 1 ; 雷梦林 2 ; 程宏 3 ; 梅超 1 ; 王慧杰 1 ; 石红卫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关键词: 雨养生态区;耕作;春玉米;根系生长;产量

期刊名称: 贵州农业科学

ISSN: 1001-3601

年卷期: 2020 年 48 卷 006 期

页码: 1-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太行山雨养生态区土壤改良利用及春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强业8号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常规旋耕18 cm(对照)、条带深松30 cm和整地深翻30 cm对太行山雨养生态区春玉米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土壤容重,0~15 cm土层玉米苗期、拔节期和吐丝期常规旋耕18 cm和条带深松30 cm显著高于整地深翻30 cm,15~30 cm土层各时期条带深松30 cm和整地深翻30 cm均显著低于常规旋耕18 cm;根系质量、密度和表面积,常规旋耕18 cm、条带深松30 cm和整地深翻30 cm均以10~20 cm土层效果较好,20~50 cm条带深松30 cm和整地深翻30 cm均大于常规旋耕18 cm,差异极显著;不同处理的根系活力呈先升后降趋势,常规旋耕18 cm以10~20 cm土层根系活力最高,为64.21 μg/(g·h),条带深松30 cm和整地深翻30 cm以20~30 cm土层根系活力最高,分别为64.87 μg/(g·h)和68.21 μg/(g·h),差异极显著.深松和深翻种植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透气,雨水蓄集能力增强,促进玉米根系向土层纵深分布,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其对水肥的利用效率.

  • 相关文献

[1]耕作方式对连作高粱产量及土壤水分与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李光,史丽娟,崔旭东,赵雪峰,白文斌. 2023

[2]起垄高度对设施土壤温度、黄瓜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立革,焦晓燕,韩雄,王劲松,董二伟,武爱莲. 2015

[3]不同有机物料对苏打盐化土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的影响. 郭军玲,金辉,郭彩霞,王永亮,杨治平. 2019

[4]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旱地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董飞,闫秋艳,李峰,鲁晋秀,杨峰,贾亚琴,王苗. 2020

[5]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陈刚,王璞,陶洪斌,张中东. 2012

[6]不同苗龄移栽对山西早熟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赵聪,张伟,韩彦龙,姜春霞,刘化涛,张冬梅,黄明镜,黄学芳,刘恩科. 2015

[7]春玉米区域专用肥研制及其应用效果. 郭军玲,王永亮,郭彩霞,张强,杨治平. 2014

[8]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赵丽,郭虹霞,王创云,邓妍,王陆军,张丽光,李永平,王美霞,王晋. 2015

[9]缓释型玉米专用肥不同氮源配比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王永亮,王琦,杨治平,郭军玲,郭彩霞. 2017

[10]不同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生产与群体光合性能研究(英文). 王永亮,梁志英,杨治平,郭军玲,郭彩霞,王琦. 2016

[11]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解文艳,周怀平,杨振兴,关春林. 2014

[12]三种肥力水平土壤施肥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闫翠萍,杨萍果,孙树荣. 2017

[13]穗期干旱胁迫下春玉米产量与抗旱性分析研究. 刘化涛,黄学芳,黄明镜,张冬梅,池宝亮. 2014

[14]旱地宽窄行种植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冯瑞云,王慧杰,闫贵云,郭峰,高伟,陈稳良,李广信. 2015

[15]不同模式下春玉米物质生产与群体光合性能研究. 梁志英,杨治平,王永亮,郭军玲,郭彩霞,王琦. 2015

[16]不同移栽时期对山西早熟区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赵聪,张伟,韩彦龙,姜春霞,刘化涛,张冬梅,黄明镜,黄学芳,刘恩科. 2016

[17]晋北县域“大配方、小调整”春玉米专用肥田间效果研究. 郭军玲,郭彩霞,王永亮,张强,杨治平. 2016

[18]不同深松时期对旱地春玉米水分利用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阎晓光,李洪,王青水,董红芬,李爱军. 2014

[19]耐密性玉米冠层结构对密度的响应. 何佳宾,李叶蓓,聂言顺,张萍,郭正宇. 2016

[20]2018年东华北中熟区6个玉米新品种比较试验. 郗小倩,杨志斌.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