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土壤肥力差异对冀中南山前平原与低平原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彦铭 1 ; 黄少辉 1 ; 刘克桐 2 ; 杨云马 1 ; 杨军芳 1 ; 邢素丽 1 ; 贾良良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2.河北省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关键词: 基础地力;土壤培肥;边界线分析;冀中南平原;夏玉米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2 年 035 期

页码: 35-42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评价区域土壤基础肥力差异、明确土壤肥力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对农田土壤培肥和优化养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5—2013年在冀中南山前平原和低平原区开展的967组“3414”夏玉米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河北冀中南山前平原与低平原基础地力差异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冀中南山前平原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均高于低平原,速效钾含量略低于低平原;山前平原玉米基础产量6133 kg/hm2,高于低平原的5815 kg/hm2。基础地力贡献率分别为71.2%和69.0%;山前平原在不施肥条件下获得高产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最小值分别为14.9 g/kg、1.07 g/kg、19.1 mg/kg和127 mg/kg,低平原则为16.0 g/kg、0.76 g/kg、18.8 mg/kg和106 mg/kg。影响山前平原玉米基础产量的主要肥力因子是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影响程度分别为38.6%和24.8%;影响低平原玉米基础产量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影响程度分别为45.0%和32.2%。本研究表明,山前平原土壤培肥要以稳定和提高土壤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为主攻方向,低平原则要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为目标。

  • 相关文献

[1]太行山前平原农田基础地力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培肥目标. 贾良良,黄少辉,刘克桐,孙彦铭,杨军芳,杨云马,邢素丽,刘孟朝. 2021

[2]边界线法解析冀中南麦区基础地力产量的土壤养分影响因子. 黄少辉,贾良良,杨云马,刘克桐. 2019

[3]不同作物生态种植模式对砂质土壤培肥与产量的影响. 邢素丽,李会龙,杨军芳,王鹏飞,孙世友. 2016

[4]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两熟作物区土壤培肥途径研究. 邢素丽,韩宝文. 2007

[5]有机无机配施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小麦产量和土壤培肥的影响. 邢素丽,刘孟朝,徐明岗. 2010

[6]河北省两熟制农田小麦保护性耕作实践经验、问题与对策. 李晋生,马吉利,刘玉升. 2006

[7]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华北夏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ZHANG Jia-jia,张佳佳,徐新朋,XU Xin-peng,WANG Yi-lun,王宜伦,JIA Liang-liang,贾良良,CUI Rong-zong. 2016

[8]夏玉米茎秆质量及养分吸收对不同肥料滴灌配施的响应. 张经延,吕丽华,张丽华,郑孟静,贾秀领. 2017

[9]耕作方式对密植夏玉米弱势粒灌浆的调控效应. 翟立超,张丽华,贾秀领. 2019

[10]冬小麦-夏玉米复种连作中定位水氮组合对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郭丽,张凤路,贾秀领,任会芳,董志强,张丽华,邢素丽. 2010

[11]氮肥管理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云奇,陶洪斌,杨利华,祁利潘,张全国,陈鹏飞,王璞. 2013

[12]播期、收获期对玉米物质生产及光能利用的调控效应. 吕丽华,董志强,曹洁璇,梁双波,贾秀领,张丽华,姚艳荣. 2013

[13]夏玉米需水及耗水规律的研究. 曹云者,宇振荣,赵同科. 2003

[14]不同施氮量下夏玉米产量形成的源库关系. 吕丽华,王慧军,王璞. 2010

[15]播期与接茬方式对夏玉米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党红凯,李瑞奇,李雁鸣,李晓爽,孟建. 2015

[16]7种除草剂对夏玉米田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研究. 王建平,刘小民,许贤,吴国强,沙红艳,王贵启. 2018

[17]环渤海盐碱化潮土区夏玉米施肥效应及肥料利用率. 刘全凤,马茜,刘贞,杨慧民,王素敏,王俊霞,金会赏,杨振立. 2018

[18]微喷灌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郑孟静,张丽华,董志强,申海平,姚海坡,张丽荣,贾秀领. 2020

[19]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灰斑病病原菌鉴定及主栽品种抗性分析. 常佳迎,刘莉,刘树森,石洁,郭宁,张海剑,刘粤阳. 2019

[20]河北省夏玉米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率现状. 孙彦铭,黄少辉,杨云马,刘克桐,杨振立,贾良良.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