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郑克武 1 ; 邹江石 2 ; 吕川根 2 ; 王才林 2 ; 宗寿余 2 ; 赵凌 2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氮肥;密度;亚种间杂交稻;产量;产量结构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2001 年 17 卷 01 期

页码: 19-23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以两优培九为试验材料 ,分析了不同氮肥用量 (纯N 0kg/hm2 、112 5kg/hm2 、2 2 5 0kg/hm2 、337 5kg/hm2 )和栽插密度 (每公顷 2 2 5× 10 4 穴、2 7 0× 10 4 穴、31 5× 10 4 穴 )对其产量及产量结构的影响。栽插密度对两优培九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 ,对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影响较大 ,且在每公顷 2 2 5× 10 4 ~ 31 5× 10 4 穴的密度范围内 ,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氮肥用量对每穗粒数影响较小 ,对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 ,纯N水平为337 5kg/hm2 时 ,增穗作用不仅不显著 ,反而极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等肥力土壤中 ,施纯N 2 2 5 0kg/hm2 ,栽插密度每公顷在 2 7 0× 10 4 穴以内 ,高等肥力田每公顷掌握在 2 2 5× 10 4 穴左右 ,有利于协调该组合的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 ,获得高产。

  • 相关文献

[1]氮肥和密度对两系亚种间杂交稻“65396”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郑克武,邹江石,吕川根,王才林,宗寿余,赵凌. 2002

[2]江苏单季粳稻对新型氮肥减量减次施用的适宜性分析. 朱德进,宁运旺,王会方,黄卉,张辉,马洪波,张永春. 2018

[3]抛栽稻田不同密度稗草对其自身生长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娄远来. 1999

[4]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镇麦16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温明星,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 2013

[5]不同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糯小麦宁糯麦1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巧凤,田峰秀,付必胜,蔡士宾,吴纪中. 2016

[6]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的产量和品质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邢运高,王宝祥,陈庭木,杨波,刘艳,徐波,孙志广,迟铭,李健,李景芳,方兆伟,卢百关,徐大勇. 2021

[7]两系法杂交稻两优培九结实率稳定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吕川根,宗寿余,赵凌,王才林,孙永华,邹江石. 2003

[8]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生理基础初探. 宗寿余,吕川根,赵凌,王才林,戴其根,邹江石. 2000

[9]施氮量和密度对大麦苏啤7号茎叶氮含量、产量及籽粒蛋白质的影响. 乔海龙,陈和,陈健,陶红,臧慧,栾海业,张英虎,沈会权. 2018

[10]密度、施氮量和化控对苏棉22号产量的影响. 蔡立旺,潘群斌. 2002

[11]粳稻徐稻3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陆江林,杨波,刘强,段祥茂,李兴旺,陈留根. 2009

[12]施肥和花期渍水胁迫对油菜产量及其形成影响的模型研究. 宋楚崴,曹宏鑫,张文宇,张伟欣,陈魏涛,冯春焕,葛思俊. 2018

[13]两系法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若干思考. 吕川根,姚克敏,李霞,胡凝,邹江石. 2007

[14]亚种间杂交稻颖花受精率与温度的相关性及模型分析. 吕川根,邹江石,胡凝,姚克敏. 2005

[15]氮、磷、钾用量及配比对两系杂交稻两优108灌浆期剑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夏士健,郑克武,吕川根. 2008

[16]两优培九不同栽培方式吸氮特性的初步研究. 杨海生,张洪程,戴其根,吕修涛,霍中洋,许轲,吕川根. 2000

[17]不同施氮条件下镇麦168籽粒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蔡金华,陈爱大,李东升,曲朝喜,温明星. 2014

[18]大麦养份吸收与经济肥技术研究. 朱荣华,沈明德. 1996

[19]施氮水平与播种量对北美海蓬子鲜菜产量的影响. 王茂文,洪立洲,刘冲,丁海荣,朱小梅. 2011

[20]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镇麦168子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蔡金华,陈爱大,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