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人工坝体对长江上游鱼类栖息地流域水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俊 1 ; 车轩 2 ; 贾广臣 1 ; 田昌凤 2 ; 陈晓龙 2 ;

作者机构: 1.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关键词: 水动力学;流场;长江上游保护区;鱼类栖息地;人工坝体;鱼礁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1 年 005 期

页码: 140-146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长江上游鱼类栖息地的水动力学研究对于栖息地生态治理与恢复、评估水生物的生境条件有重要科学意义。该研究以长江上游四川省泸州市江段人工修复鱼类栖息地为研究对象,根据现场施工图、水下地形测绘图和航拍图,等比例建立了三维流场模型。基于CFD数值模拟结合现场试验勘测,研究了6种不同流速下的栖息地水动力学特性,分析了多个人工坝体对该江段水流环境的影响机制、湍流/涡结构的演化与发展规律,利用了水流均匀性指数、傅汝德数、局部断面流速等水力指标对修复后的栖息地水环境进行评估,并与现场地形和流速测绘、鱼群调查等试验数据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该江段试验区形成多个大漩涡区,涡流形态基本不随来流速度的变化而改变,逆时针漩涡区的上升流现象明显,且流速稍高于顺时针漩涡区;试验区的水流速度偏低,流动均匀性差,流态紊乱复杂,而对照区的流速相对较快,流动均匀性好,水流方向变化不明显;随来流速度增加,傅汝德数不完全呈线性增加趋势,不同水深截面上的水流均匀性指数的变化趋势相近;现场鱼群调查相同测绘距离内,对照区域为0.714尾/1000呯,试验区域为3.157尾/1000呯,说明流动不均匀的低速涡流区有利于聚集鱼群,经修复后的栖息地能够为水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庇护等生存条件;当来流速度为220m/s时,试验区域两条测试路径的平均流速分别为0.53和0.7920m/s,在同一鱼群探测试验测绘路径上,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相差约10%,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对于大水面渔业生态工程的水动力学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相关文献

[1]"碳中和"压力下长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路径研究. 车轩. 2023

[2]长江上游保护区干流江安-重庆段禁渔初期鱼类时空分布特点. 田盼盼,李祥艳,邓华堂,王导群,刘绍平,陈大庆,段辛斌,王珂,田辉伍. 2024

[3]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张俊,高阳,陈聪聪,张宁,刘兴国,曹守启,胡庆松,张铮. 2023

[4]人工鱼礁水动力学研究进展. 范江涛,陈丕茂,冯雪,陈国宝. 2013

[5]虹吸式吸鱼泵的水动力学特性研究. 田昌凤,吴凡,车轩,刘兴国,张俊,陈晓龙. 2022

[6]导流盘对循环水养殖池水动力特性的影响. 陈聪聪,张俊,刘兴国,高阳,张宁. 2023

[7]深水重力式网箱水动力特性的研究. 李玉成,董国海,关长涛,桂福坤,郑艳娜,赵云鹏,陈昌平,毛雨婵. 2005

[8]湾流及邻近海区15 m层流场特征分析. 徐以正,熊学军,郭延良,于龙. 2018

[9]Argo数据研究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杨胜龙,周甦芳,崔雪森,伍玉梅,张晶. 2007

[10]水流作用下星体型人工鱼礁二维流场PIV试验研究. 刘彦,关长涛,赵云鹏,崔勇,董国海. 2010

[11]基于CFD的循环生物絮团系统养殖池固相分布均匀性评价. 史明明,阮贇杰,刘晃,郭希山,叶章颖,韩志英,朱松明. 2017

[12]渔船桨-舵球组合系统节能效果数值分析. 张春涛,张彬,王庆伟. 2021

[13]基于ANSYS的水下洗网机流场模拟仿真. 胡昱,郭根喜,黄小华,陶启友,张小明. 2010

[14]基于CFD模拟及PIV技术的鱼池流场分析与优化. 张成林,张宇雷,吴凡,吴铠,郑跃平. 2022

[15]星体型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数值模拟. 郑延璇,关长涛,宋协法,梁振林,崔勇,李强.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