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特征差异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运红 1 ; 申其昆 1 ; 杜君 1 ; 和爱玲 1 ; 孙克刚 1 ; 郑春风 1 ; 杨焕焕 1 ; 丁华 1 ;

作者机构: 1.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特征;差异

期刊名称: 麦类作物学报

ISSN: 1009-1041

年卷期: 2017 年 11 期

页码: 1503-151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给氮高效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郑麦0943、郑麦0856和郑麦7698三个中强筋小麦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特征以及茎叶中氮组分、氮代谢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显示,施氮可显著促进小麦氮素的吸收和累积,不同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特征存在明显差异。3个小麦品种中,郑麦0943氮素吸收量最大,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较高,氮素收获指数也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品种,且籽粒中氮素来源以后期根系氮素的吸收和转移为主,前期地上部营养体的氮素转移能力也明显强于其他两个品种;不施氮条件下,郑麦0943开花期茎叶中具有较高的营养性氮含量和较低的结构性氮和功能性氮含量,且施氮后功能性氮含量增幅最大,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也最高;不施氮条件下,郑麦7698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均最低,郑麦0856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最高,但氮素收获指数低于郑麦0943。综合而言,郑麦0943的氮肥生产效率最高,而郑麦0856的氮素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二者的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表观回收率均高于郑麦7698。

  • 相关文献

[1]小麦氮利用效率相关基因TaARE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等位变异. 王沙沙,黄绍敏,宋晓,张珂珂,李杰,刘新浩,李艳. 2023

[2]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基因TaARE1-A等位变异与产量相关性状之间的关系分析. 王沙沙,黄绍敏,宋晓,张珂珂. 2023

[3]冬小麦初生根与次生根形态、生理性状差异分析. 臧贺藏,王言景,张均,李丰,卢红芳,贺德先. 2018

[4]平衡施肥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构成的年际间变化的影响. 聂胜委,张巧萍,宝德俊,黄绍敏,张水清. 2015

[5]冬小麦节水栽培三种灌溉模式的水氮利用与产量形成. 张胜全,方保停,张英华,周顺利,王志敏. 2009

[6]化肥有机替代对河南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杜君,刘杰,杨占平,孙克刚,和爱玲,张运红,杨焕焕. 2020

[7]不同氮肥模式对夏玉米产量、蛋白质品质和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 臧贺藏,王言景,张杰,胡峰,李国强,郑国清. 2015

[8]不同施氮模式对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王晓菁,李中方,臧贺藏,张杰,胡峰,李国强,冯晓,赵晴,郑国清. 2015

[9]不同密氮模式下高产玉米品种籽粒产量与氮素利用特性研究. 臧贺藏,王言景,张杰,冯晓,胡峰,赵晴,李国强,郑国清. 2017

[10]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对磷素响应的差异. 张运红,姚健,杨占平,杜君,和爱玲,杜保池,张洁梅,骆晓声. 2018

[11]现代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李国领,罗鹏,李延峰,丁宇涛. 2014

[12]高产稳产中熟玉米新品种郑单2098的选育. 张新,王振华,张前进,魏昕,鲁晓民. 2013

[13]开封沙区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特征分析. 武继承,孔祥旋,寇长林,王秋杰,王永歧. 2002

[14]国审大豆郑9211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孙义喜,王树峰,李延军,马建臻,孟祥禄,谷城. 2005

[15]发展现代农业与促进新农村建设. 李国领,赵红,路凤银,赵志芳. 2007

[16]串联重复序列在琴叶拟南芥基因组中的特征探究. 赵志新,王葳蕤,李春鑫. 2021

[17]玉米新品种郑单201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 魏昕,王振华,张新,张前进,鲁晓民,李丽华. 2014

[18]河南小麦推广品种和后备品种抗叶锈病鉴定与评价. 何文兰,宋玉立,杨共强,徐飞,李亚红. 2012

[19]控失BB肥在小麦上应用效果初报. 孙克刚,李玉顺,和爱玲,张运红,顾朝晖,岳艳军,冯梦喜. 2014

[20]应用MAXENT模型评价我国麦红吸浆虫分布初报. 武予清,郁振兴,陈华爽.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