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辣椒疫病生防真菌F_1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防作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敬祖 1 ; 薛泉宏 1 ; 梁军锋 1 ; 李增波 1 ; 张亚静 1 ; 蔡艳 2 ; 陈占全 3 ; 张荣 3 ; 李松龄 3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辣椒疫病;生防真菌;拮抗作用

期刊名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1-9387

年卷期: 2006 年 34 卷 12 期

页码: 163-1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形态鉴定,碳、氮源利用及耐药性试验对生防真菌F1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盆栽、温室生物实验及离体实验研究了F1对辣椒疫病的防效及防病机理。结果表明:(1)F1为曲霉属[A s-p erg illusM iche li ex F r]舒展曲霉(A.effusus T irabosch i);(2)F1对辣椒疫病防效明显,在盆栽线椒和温室甜椒生防实验中的相对防效分别为83.3%和94.1%;(3)F1对辣椒疫霉菌丝生长相对抑菌率为57%~100%,对游动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为78.9%;(4)F1能在辣椒根内定殖,单独接种F1与F1+P3混合接种后8,24和42 d时,F1的定殖密度分别为4×103/g,5×103/g,3×103/g和13×103/g,3.5×103/g,2.3×103/g;(5)接种F1对辣椒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影响。接种24 d时,单独接种F1处理辣椒叶片PAL与PPO酶活分别较不接菌对照降低47.9%与26.3%,而F1+P3混合接种处理辣椒叶片PAL活性较对照提高86.7%,PPO活性较对照降低29.9%。

  • 相关文献

[1]36株生防菌对辣椒疫病等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研究. 司美茹,薛泉宏,余博,袁虎林,蔡艳,来航线,陈占全. 2005

[2]青海温室辣椒疫病生防菌应用技术研究. 蔡晓剑,杨希娟,陈占全. 2011

[3]辣椒疫病生防菌对青海循化线辣椒的防病促生效果. 蔡晓剑,薛泉宏,张亚丽,张宏亮,陈占全. 2014

[4]乐都长辣椒疫病接种鉴定技术研究. 咸文荣. 2008

[5]两种蛋白农药防治温室辣椒疫病的药效试验. 王信. 2011

[6]生防菌F1防治辣椒疫病试验研究. 张荣. 2006

[7]环境菌量对辣椒疫病发病速率的影响. 杨君丽. 2004

[8]乐都县辣椒种植规模、效益及疫病危害调查. 李松龄,张荣,蔡晓剑. 2005

[9]生防菌制剂对日光温室辣椒疫病的防效研究. 张荣,李松龄,蔡晓剑. 2006

[10]樱桃链格孢菌叶斑病拮抗链霉菌的筛选与鉴定. 刘雨芹,杨莹,魏有海,郭良芝,程亮,郭青云. 2022

[11]青稞酒糟来源菌株的抑菌作用及抑草活性研究. 支慧,王蕾,白尼玛,李玮.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