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吴月颖 1 ; 吉恒宽 1 ; 吴蔚东 1 ; 吴治澎 1 ; 解钰 2 ; 符佩娇 1 ;
作者机构: 1.海南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2.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溶解态有机质(DOM);土地利用模式;粒径分布;光谱特征
期刊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ISSN: 1005-4944
年卷期: 2020 年 005 期
页码: 654-665
摘要: 为研究海南热带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溶解态有机质(DOM)含量组成及其分子粒径依赖性的影响,分别采集琼北滨海地区四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模式下(水稻田、菜园、果园和橡胶园)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超滤技术对土壤水提液进行分级(所选滤膜孔径大小分别为0.7、0.45、0.2、0.1μm和100、10、1 kDa),并对样品中DOM的碳、氮含量和光谱特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四种地类土壤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0.7μm)为水稻土(171.9 mg·kg-1)最高,胶园土(116.7 mg·kg-1)最低;而C/N值则为胶园土(22.26)最高,菜园土(11.39)最低.在不同粒径中,4种地类土壤DOC含量为<1 kDa组分占比最高(45%以上),C/N值则在<1 kDa粒径中最高(31.43),10~100 kDa中最低(4.8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了水稻土和菜园土DOM的分子芳香性(SUVA254)、分子量大小(SR)和疏水组分(SUVA260)比例显著高于胶园土和果园土,且含有较多的醇、酚、芳香类物质.三维荧光光谱特征表明四种土地利用模式土壤DOM的来源均为土壤微生物活动产生的"内源".由此可见,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和粒径大小会影响土壤DOM的含量和组成结构,人类活动干扰是引起地类间DOM差异显著的重要因素.
- 相关文献
[1]海南典型水稻土厌氧铁还原特征对DOM分子特性的响应. 黄成,吴月颖,吉恒宽,陈丽铭,李倍莹,符传良,李建宏,吴蔚东,吴治澎. 2021
[2]不同来源有机肥释放的溶解有机质粒径分布与光谱特征. 李财生,吴月颖,陈丽铭,吴治澎,侯正伟,黄成,吉恒宽,符传良,吴蔚东.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对不同来源有机肥分解的响应
作者:陈丽铭;吴月颖;李财生;吴治澎;黄成;吉恒宽;侯正伟;符传良;赵屹东;吴蔚东
关键词:有机肥;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分子特征;多元光谱分析
-
不同有机改良剂对矿区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其铅赋存形态的影响机制
作者:李思敏;吴月颖;吴治澎;王全超;李财生;侯正伟;符传良
关键词:有机改良剂;土壤;溶解性有机质;铅形态;羊粪;海藻;生物炭
-
不同来源有机肥释放的溶解有机质粒径分布与光谱特征
作者:李财生;吴月颖;陈丽铭;吴治澎;侯正伟;黄成;吉恒宽;符传良;吴蔚东
关键词:有机肥;粒径;溶解有机质;光谱特征
-
海南典型水稻土厌氧铁还原特征对DOM分子特性的响应
作者:黄成;吴月颖;吉恒宽;陈丽铭;李倍莹;符传良;李建宏;吴蔚东;吴治澎
关键词:水稻土;溶解态有机质;粒径分布;铁(Ⅲ)还原;冗余分析;Logistics模型
-
亚热带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分布特征
作者:林诚;郑祥洲;郭宝玲;丁洪;解钰;张玉树
关键词:耕作;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C/N
-
制备原料及温度对生物质炭酸碱度及盐基离子含量影响
作者:季雅岚;解钰;索龙;王小淇;孟磊;吴川德;何秋香
关键词:生物质炭;酸碱度;盐基离子含量
-
蔗渣生物质炭对喀斯特农田石灰性土壤氮转化过程的短期影响
作者:赖倩倩;杨霖;秦兴华;田伟;伍延正;汤水荣;解钰;Christoph Müller;孟磊
关键词: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15)N示踪;生物质炭;土壤保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