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淮麦35选育及性状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周羊梅 1 ; 顾正中 1 ; 王安邦 1 ; 杨子博 1 ;

作者机构: 1.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品种;高产;适应性;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17 年 45 卷 01 期

页码: 66-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淮麦35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周麦13和新麦9号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9—2010年度参加国家预备试验,平均产量7 749.0 kg/hm~2,在50个参试品种中名列第2位,增产点率为88.9%。2010—2012年度进入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年分别为8 820.0、7 621.8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4.54%、4.83%,增产达极显著,增产点率为76.5%~90.0%,变异系数7.38%~9.1%,适应度82.35%~85%。2012—2013年度进入生产试验,产量为7 480.5 kg/hm~2,比对照增产6.20%,增产点率为85.71%。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淮麦35产量潜力高,适应性广,田间发病轻,具有一定耐病性,在黄淮南片麦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宁杂棉3号在沿海地区的适应性及简约高产栽培技术. 张香桂,倪万潮,陈良忠,陈建中. 2009

[2]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淮麦33’选育及性状分析. 周羊梅,顾正中,王安邦,杨子博. 2016

[3]江苏淮北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郭明明,王康君,何宁秀,赵雪君,张广旭,谭一罗,李晓峰,师毅君,何茂盛,樊继伟. 2024

[4]小麦品种豫麦13在育种中的应用及体会. 顾正中,夏中华,孙苏阳,唐海洋,刘友华. 2001

[5]烟农19号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李筠,王学勇,钱久武,梁长东. 2002

[6]优质早熟小麦徐州2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陈荣振,刘世来,冯国华,王来花,刘东涛. 2002

[7]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英文). 刘东涛,冯国华,谢佩松,陈荣振,刘世来,王来花,张会云,李德民,王静. 2007

[8]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连麦2号的选育. 李筠,王龙,秦德荣,任立凯. 2006

[9]南方冬麦区主要小麦品种品质分析初报. 马兆祉,钱存鸣,葛永福,陈志德,盛培英,王肇慈,袁建. 1989

[10]2007~2008年度黄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纹枯病抗性鉴定. 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刘东涛,王来花,王静. 2009

[11]优质小麦品种徐麦31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常勇,周兴根,孙克新,黄忠勤,丁震乾,王波,李小珊,周涧楠. 2016

[12]不同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耐迟播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巧凤,陈明堂,付必胜,吴小有,张树斌,蔡士宾,吴纪中. 2019

[13]小麦品种的模糊综合分析及其应用.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郭世平. 2006

[14]小麦叶片RuBP羧化酶活性对湿害逆境的响应能力及亲本效应分析. 曹旸,蔡士宾,朱伟,方先文,严建民. 1997

[15]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杨学明,姚金保,姚国才,钱存鸣. 2007

[16]南、北方冬小麦品种光合速率对环境条件的反应. 傅春霞,聂毓琦. 1990

[17]江苏省沿海地区小麦品种更替与演变分析. 张巧凤,吴纪中,颜伟,付必胜,蔡士宾. 2015

[18]湿害对小麦叶片光合酶RuBPC活性的效应. 严建民,朱献玳,王公金,曹旸,蔡士宾. 1993

[19]早熟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15的选育及利用. 姚国才,马鸿翔,姚金保,杨学明,张鹏. 2010

[20]不同钾吸收类型小麦品种(系)秸秆还田对农田钾素平衡的影响. 盛婧,刘红江,孙国峰,张丽萍,郑建初.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