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WSSV人工感染量和饵料对中国明对虾存活时间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旭鹏 1 ; 孟宪红 2 ; 孔杰 1 ; 曹宝祥 2 ; 刘宁 2 ; 罗坤 2 ; 李伟亚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攻毒实验;饵料;存活率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3 年 37 卷 02 期

页码: 263-2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揭示不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毒量对于中国明对虾存活时间和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计了逐尾、定量人工感染实验,在确保每尾中国明对虾进食特定量WSSV毒饵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喂食含5.2×108copies、1.0×109copies、2.1×109copies WSSV的毒饵,对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389.3、323.3和187.3 h,差异极显著(P<0.01);对虾最终累计死亡率都为100%。研究表明,致死量范围内,WSSV的感染量越低,对虾的平均存活时间越长。为了揭示饵料对中国明对虾抗病性能的影响,对已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投喂不同饵料。结果显示,分别喂食活卤虫、鲜蛤肉和配合饲料,对虾平均存活时间分别是281.7、173.9和164.9 h;喂食活卤虫的实验组平均存活时间显著高于喂食配合饲料和鲜蛤肉的实验组(P<0.01);喂食配合饲料和鲜蛤肉的对虾平均存活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累计死亡率都为100%,结果表明,与配合饲料和鲜蛤肉相比,喂食活卤虫更能增强对虾抗WSSV的能力。

  • 相关文献

[1]聚β-羟基丁酸酯对中国明对虾抗WSSV能力的影响. 邓康裕,孔杰,孟宪红,罗坤,曹宝祥,刘宁,栾生,史晓丽,李旭鹏. 2014

[2]中国明对虾WSSV携带量、生长和抗WSSV育种值的相关性分析. 肖广侠,孔杰,孟宪红,罗坤,栾生,曹宝祥,刘宁. 2013

[3]中国对虾自然感染与人工感染WSSV抗病力的比较. 张天时,李素红,孔杰,王伟继,罗坤,孟宪红. 2009

[4]热灭活WSSV诱导的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在不同温度下的免疫致敏反应. 曹家旺,孔杰,罗坤,栾生,曹宝祥,史晓丽,卢霞,冯亚萍,王军,王明珠,孟宪红. 2017

[5]不同饵料组合对中国对虾幼体WSSV携带量及存活率的影响. 肖广侠,孟宪红,孔杰,曹宝祥,刘宁,张庆文,罗坤,李战军. 2013

[6]不同饵料对黑鲍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张汉华,李敏,朱长波,吴进锋,陈利雄. 2007

[7]不同饵料对方格星虫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李俊伟,朱长波,郭永坚,颉晓勇,陈素文,张文文. 2016

[8]K~+对中国明对虾幼虾生存及耗氧率、窒息点的影响. 王慧,来琦芳,房文红. 2007

[9]水环境中K~+、Ca~(2+)对中国明对虾幼虾生存的影响. 来琦芳,王慧,房文红. 2007

[10]pH胁迫对3种对虾存活率、离子转运酶和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赵先银,李健,陈萍,李吉涛,何玉英,常志强. 2011

[11]黄芪多糖对中华鳖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杨移斌,艾晓辉,宋怿,姚嘉赟,曹海鹏,杨先乐,沈锦玉. 2018

[12]中国对虾“黄海2号”人工感染WSSV病毒的定量检测. 孟宪红,孔杰,罗坤,栾生,张天时,张庆文. 2009

[13]中国明对虾全同胞家系的生长比较和遗传力估计. 孙修涛,李健,王清印,宋全山,郭建军,刘勇,孙玉忠. 2004

[14]中国明对虾新品种培育的进展与展望. 王清印,李健,孔杰,宋全山,牟乃海. 2004

[15]第三节三种工业废水对中国明对虾及仔虾的急性毒性效应. 马绍赛,曲克明. (Mis

[16]中国对虾不同凝集素基因应答WSSV侵染的表达差异. 高焕,赖晓芳,王伟继,孟宪红,孔杰. 2012

[17]中国部分地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胶原蛋白基因缺失变异分析. 秦梦雪,刘庆慧,万晓媛,黄捷. 2017

[18]2017年中国部分地区白斑综合征病毒3个基因的 变异分析. 刘晓娉,蔡苗,刘庆慧,万晓媛,黄倢. 2020

[19]3种来源的野生斑节对虾携带病毒情况调查. 杨丽诗,黄建华,孙苗苗,周发林,杨其彬,温为庚. 2011

[20]两种围栏养殖模式防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效果的比较. 闫冬春,董双林,黄倢,冯敏毅,余晓明.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