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有机硒对小麦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思思 1 ; 余侃 1 ; 饶登峰 2 ; 龙小玲 1 ; 蔡端午 1 ; 刘金龙 1 ; 郑威 1 ; 程水源 3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技术研究所

2.英山县农业农村局

3.武汉轻工大学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关键词: 小麦;有机硒;硒含量;产量

期刊名称: 食品科技

ISSN: 1005-9989

年卷期: 2020 年 45 卷 010 期

页码: 19-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了解生物有机硒对小麦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在不同小麦品种灌浆初期叶面喷施生物有机硒制剂,研究其对小麦产量、籽粒硒含量的影响.结果 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灌浆初期叶面喷施生物有机硒制剂后,籽粒总硒含量为14.7~39.4 μg/100 g,有机硒含量为13.8~33.8 μg/100 g,有机硒占比80%~92.3%,19个小麦品种稳定达到湖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 42/002-2014)要求;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小麦产量的增加效应因小麦品种基因型不同存在差异,对有效穗(P=0.009)和小穗数(P=0.004)效应显著;通过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6个(华麦2152、华麦2668、华麦2566、鄂麦580、襄麦55和襄麦25)综合性状较优的小麦品种,为下一步筛选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富有机硒小麦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 相关文献

[1]生物有机硒对绿茶产量、品质及硒含量的影响. 黄思思,余侃,唐一龙,唐前勇,郑威,黄其振. 2020

[2]生物有机硒对马铃薯产量及硒含量的影响. 黄思思,查升,余侃,宋邦辉,龙小玲,刘金龙,温权州,郑威. 2021

[3]湖北省有机硒农产品产业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 易甜,姚晶晶. 2023

[4]不同类型富硒肥对水稻富集硒效果的影响试验初报. 刘云发,邓红军,刘晓娜,李春红,郑威. 2019

[5]施用生物纳米硒对水稻富硒降重金属的影响. 余侃,聂磊,韩伟,陈细桂,黄思思,段炼,郑倬,刘金龙,郑威. 2023

[6]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江汉平原麦区小麦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刘美玲,刘悦,陈婷婷,邹娟,史文琦,曾凡松,龚双军,黄振余,刘威,杨立军,喻大昭. 2021

[7]三种肥料运筹模式对湖北西部坡耕地机条播小麦生产的影响. 佟汉文,朱展望,刘易科,陈泠,邹娟,张宇庆,杨勇,高春保. 2021

[8]鄂西黄壤和紫色土上小麦施用杂卤石效果研究. 吴茂前,程子珍,刘冬碧,周继文,孔祥琼,张祥城,李永鹏,Robert Meakin,范晓晖. 2020

[9]种植密度对渭北旱作区小麦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贾丽娜,张俊丽,卢超,高红兵,刘滔,王昀,薛菁. 2019

[10]小麦与紫茎泽兰竞争效应研究. 曹坳程,李林,郭美霞,欧阳灿彬,颜冬冬. 2013

[11]小麦新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佟汉文,黄荣华,刘易科,朱展望,张宇庆,秦金成,付汉红,高春保. 2008

[12]江汉平原气候条件下小麦适宜播量研究. 张子豪,李想成,吴昊天,付鹏浩,高春保,张运波,邹娟. 2023

[13]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熊又升,袁家富,郝福新,阮际洲,赵书军,王朝辉. 2009

[14]不同化肥减施模式对稻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与产量的影响. 周剑雄,刘威,邹娟,张春华,郭卫红,武立举,张随成,熊又升,杨立军. 2022

[15]氮肥后移对江汉平原小麦籽粒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的影响. 沈永龙,高春宝,刘章勇,方正武. 2010

[16]不同冬小麦品种氮效率及其生理差异的研究. 柴彦君,袁家富,熊又升,黄丽,赵书军,彭成林,徐祥玉,刘晔. 2011

[17]丹江口库区小麦和油菜氮合理用量研究. 熊桂云,刘冬碧,巴瑞先,杨利,张富林,张继铭,余延丰. 2010

[18]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密度对小麦主要性状的调控效应. 董静,杨艳斌,许甫超,葛双桃,王贤智,高广金,李梅芳. 2008

[19]孕穗期不同渍害时长对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丁富功,卢奕霏,贾宝森,朱旭东,熊泽浩,王超,侯泽豪,刘易科,朱展望,张迎新,王书平,方正武. 2021

[20]江汉平原小麦生产现状及分析-以湖北省天门市为例. 张子豪,付鹏浩,李想成,吴昊天,高春保,张运波,王齐娥,肖森,汤颢军,邹娟.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